第709章 京城暗流(1 / 2)
京城,乃是大夏王朝的心脏,亦是世家大族最为集中之地。以“崔、卢、李、郑”为首的几大世家,更是历经数朝而不衰,势力庞大,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城南,崔府。这座府邸占地百亩,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尽显世家气派。此刻,崔氏宗主,当朝太傅崔鸿儒,正召集几位核心族人议事。崔鸿儒年逾花甲,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却锐利如鹰。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一个中年男子,吏部侍郎崔承业,语气带着压抑的愤怒,“提拔几个黄毛丫头,就敢动我们世家的根基?新田制?均税法?简直是胡闹!他是忘了,这大夏的江山,是谁在帮他坐稳的!”
“承业,稍安勿躁。”崔鸿儒端起茶盏,轻轻吹了吹浮沫,声音平静却带着威严,“陛下年轻,想有作为,这可以理解。但他太急了,也太天真了。他以为凭那几个女人,就能撼动我们数百年的基业?”
“父亲,话虽如此,但那慕容昭等人,有陛下撑腰,又手握尚方宝剑,行事定然无所顾忌。我们若不早做准备,等到他们真的动起手来,恐怕就被动了!”说话的是崔家嫡长孙,崔明远,年轻气盛,却也颇有城府。
“明远说得对。”另一位族老,前户部尚书崔启元沉吟道,“新田制和均税法,直指我们的命门。土地是根本,人口是财源。一旦被清查,我们隐瞒的土地要被收走,荫庇的佃农要被纳税,损失之大,难以估量。更重要的是,这会动摇我们对地方的控制力。”
崔鸿儒放下茶盏,目光扫过众人:“陛下的心意已决,硬顶是不行的,只会让陛下更加警惕。我们要做的,是‘软’。”
“软?”崔承业不解。
“对,软。”崔鸿儒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其一,拖延。让各部衙门的人,尤其是我们的人,在执行新法时‘按部就班’,‘仔细核查’,用公文往来、程序合规来拖慢他们的脚步。其二,误导。提供一些无关痛痒的数据,或者故意制造混乱,让他们查无可查,或者查到一堆错误信息。其三,煽动。新法触及的不仅仅是我们世家的利益,还有那些中小地主,甚至一些地方士绅。我们可以暗中联络,挑动他们对新法的不满,让他们去闹,去给朝廷施压。其四,分化。那个所谓的‘女将集团’,并非铁板一块。她们出身各异,诉求不同,我们可以想办法拉拢一些,打击一些。”
“高!”崔承业抚掌道,“还是父亲深谋远虑!”
“不仅如此,”崔明远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利用舆论。那些腐儒,最是看重‘祖宗之法’和‘男女大防’。我们可以让他们在朝堂上、在私下里议论,说陛下‘宠信女色,动摇国本’,说慕容昭等人‘牝鸡司晨,干政乱国’。久而久之,陛下的压力也会很大。”
崔鸿儒满意地点点头:“明远,你越来越长进了。记住,我们的目的不是对抗陛下,而是让陛下认识到,新法行不通,只有依靠我们世家,大夏才能安稳。让他自己收回成命。”
一场针对女将集团和新法的暗流,在京城的世家府邸中悄然涌动。
与此同时,慕容昭等人已经开始了行动。她们首先从京城周边的几个县开始试点。慕容昭亲自坐镇,林霜负责清丈土地,苏湄负责核查户籍,秦岚则负责调度资源与监督账目。
困难远超想象。地方官员阳奉阴违,不是推说人手不足,就是借口陈年旧账难以查清。派下去的清查人员,时常受到地方士绅的刁难和威胁,甚至有人被暗中殴打、恐吓。更有甚者,一些村庄的佃农,因为害怕被世家报复,不敢说实话,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和耕种的土地数量。
“这些蛀虫!”林霜性子最急,几次差点拔剑斩了几个故意刁难的地主,都被慕容昭拦住了。
“林霜,不可莽撞!”慕容昭沉声道,“我们现在是在推行国策,不是在战场上杀敌。杀了几个跳梁小丑容易,但激起民变,给了世家攻击我们的口实,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苏湄叹了口气:“慕容将军说得对。这些佃农,世代受世家恩惠(或者说控制),对我们心存畏惧,也是人之常情。我们需要让他们看到希望,相信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