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顺明 > 分节阅读 395

分节阅读 39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辽镇地广人稀,从开镇时候起,各级军将实际上也是大大小小地地主,士兵们就是他们的农奴和佃户。辽镇军将手中钱粮不缺,又有朝廷在关内搜刮盘剥的钱财补充,他们所养的家丁亲兵比例,比起关内的军将要高许多。

当然,袁文宏所说的精锐,不过是相对北直隶那些草包的精锐而已,所以说的时候语气很是轻松。

李孟所讲的知道厉害,是说关外地辽镇明将那是几代和鞑虏征战的,但基本上没什么胜利。只是不停的失败。当然是对鞑虏的厉害心知肚明。

中军府都督吴襄在两年前还是白身,因为他临阵脱逃。败兵之将,朝廷没有问罪就不错了,当吴襄的亲戚祖大寿投投降鞑虏之后,在京师之中的地位更加低下,但吴三桂收拢松山败兵,守着宁远到山海关一线领土,并且手中有了将近八万兵马的实力,朝廷不能忽视了,这才是让吴襄担任了个中军府都督的虚衔,名为在京师荣养,实际上是当作控制外地武将的人质。

吴三桂在这些年地大明号称是勇冠三军,所向无敌,这两个大得吓人的称号来源很简单,当年吴襄在关外时候和鞑虏作战,因为轻敌冒进,被满清的兵马围在军中,辽军已经是准备放弃吴襄,收兵回营。

只有吴三桂领着几十名家丁冲进鞑虏的阵中,把吴襄从满清军阵中救了出来,这种微不足道的胜利和勇敢,却在处处失败的明军中显得无比耀眼,吴三桂声名大噪,立刻被人颂扬,而且简在帝心,一步步的爬到了今天的高位。

到现在,冲进鞑虏的阵中砍了几个首级,文献记载上都是语焉不详,和胶州营全歼近四万鞑虏大军地战绩一笔,那真是云泥之别,高下立判。

谁高谁下当即分明,这吴襄和吴三桂知道山东这胜利消息之后该有多么震撼,李孟差不多也能想象地出来。

吴家的求见,就连沉稳地袁文宏都有些喜不自禁,开口笑着说道:

“学生先恭喜大帅了,放眼四顾,九边之地,北五省各处,唯一还有些实力的也就是这吴家的辽兵,今日间却主动找大帅示好,这真是天遂人愿。”

李孟脸上也是挂上几分笑意,不过他却没那么乐观,笑着回答道:

“若真是如此,自然最好,可这些人想的太多,把自己看得太高,没准还要过来谈谈条件,本帅倒真是想知道,他吴家到底能有什么拿出来谈的,那几千家丁还是那几万农奴”

“那大帅什么时候见吴家派来的使者”

“晾他几天,然后让你手下的文书过去见见,败军之将,也拿着这么大的架子着急的不是我们”

在李孟的印象中,吴三桂是汉奸和背叛者的代名词之一,李孟是极为的厌恶,可现在吴三桂和吴家的势力示好投靠的人是他,不是满清鞑虏,这该怎么算,想想竟然有可笑的感觉。

李孟终于是确定了一点,穿越时空的蝴蝶足够大,闪动翅膀,历史跟着改变了笑

第四百二十二章一试便知神秘厚礼

辽镇和关内不同,军将即为地主,士兵即为佃户,也就是说这些辽兵勉强可以依靠自己的生产来满足需要,朝廷的军饷只是贴补罢了。

这样的状况决定辽东军事集团的军阀化倾向特别严重,松山大战之后,辽镇和蓟镇的军将兵马损失惨重,从原来的多方林立,变成了两个人的军事集团。守御山海关的高第,和守御山海关到宁远一线的吴三桂。

山海关总兵高第,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这两个人在官位上是平等的,可吴三桂有兵八万,佃农土地众多,高第手下的兵马也就是吴三桂手中的八分之一不到,这高下自然也就分出来了。

辽兵的战斗力多少比北直隶屯驻的那些兵马要强些,因为他们久在关外,多少也是有战斗经验的。

种种因素加在一起,让吴三桂成了除却李孟之外,大明北方,如果和左良玉那种乌合之众仔细比较的话,甚至可以说是大明最强的军阀。

这也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几次的耻辱大败,罪名足够杀头抄家,可朝廷最多也就是把吴襄贬成平民,而且不用几年,还得给个虚衔的官职养起来,也是因为吴三桂拥有足够大的实力,朝廷还要倚靠,不能把事情做绝。

对满清鞑虏战争的历次失败,督抚文臣那些英武能臣都是死难,那些书呆子又不懂指挥,结果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愈发的不可制。

手中有接近十万兵,又有田土农奴,还处在两国交通的要津,要说让这吴三桂率领辽兵拼死抗清,那是不可能的。但是琢磨着倚靠手中的实力去下注投机。则是这吴三桂每天都在想的事情。

吴三桂和左良玉不同,左良玉地位虽然高崇,行事跋扈,可却没有什么根基,他地兵马虽众。可粮饷取得,驻扎之地等等。完全是和当年地流贼没有太大区别,而吴三桂是世代辽东的将门。

这些辽镇的军将,在关外圈占了大批的土地,在这个时代,土地是最重要的资本和财产,辽镇军将不可能舍弃这么巨大地利益,除非有人开出更高的价格来。

目前大明朝廷是承认辽镇军将,目前也就是承认吴三桂在关外地种种利益,所以吴三桂暂时还是安于现状的。

可如今地局势。朝廷风雨飘摇。吴三桂也在为将来打算。但在崇祯十五年十一月之前。不管怎么看。都是满清更值得投靠一些。

为了不至于两面作战。鞑虏把布置在宁远一带地防线甚至后撤了二十里。而且减少了骑兵队宁远和山海关一路地骚扰。并且按照从前地规矩。派出使者对吴三桂许下了种种地高官厚禄。让他投降。

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却觉得。眼下局势依旧是没有明朗。自己再等等。没准可以得到更好地条件和承诺。

但满清地表示却也得到了他善意地回应。辽镇兵马在鞑虏兵力空虚地时候。并且知道鞑虏去入关劫掠骚扰。辽镇兵马没有任何行动。当然。早就是被打怕地了辽镇兵或许根本就是不敢有什么举动。

满清鞑虏入寇关内之后。北直隶地军队差不多都是屯驻在京师周围。鞑虏地大军又是沿着运河前进。反倒是让顺天府北部和永平府很是太平。鞑子过后。居然一切如常。而且消息非常地灵便。

在河间府地那一战。鞑虏地兵马全军覆没。京师过了二十天才知道消息。但山海关和辽镇却更早地知道了。

鞑虏在关内如何,直接是决定他们这边下一步地举动,可京师那边自己设置守御好像是个乌龟壳一样,外面进不去,里面也不敢出来,谁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变化,辽镇索性是派出了自己的探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