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大吉(2 / 2)
‘木块刻入:至少一分,至多二分。’
‘每一木块字毁坏不可超出固定数额。’
‘多劳多得,除每日固定工作量外,额外工作量可按加月钱。’
‘每日完成产品统一检查,不合格将返工或扣钱。检查标准如下:......’
这些守则对靠手艺吃饭的工匠们来说,每一条都是福音!
他们保证刻得不出一丝差错!
“原来是要在木块上刻字啊!”
至此,他们也才知道详细的工作内容,此前只知道大致是在木材上雕些花样。
这不是手到擒来?文字可比花草虫鱼好刻多了。
“敢问东家何时开工?”
“这木料何在?”
他们已经等不及要在东家面前大展身手。
姜将:“以后唤我店家即可。姜二、小安、小德,去把木块拿来。”
“好嘞!”
姜将:“各位都别站着,商量着挑个位置坐吧,今后这雕刻印刷坊......”
等待途中,姜将又简单补充了些工作的注意事项。
“......每日领取相应份数,不可混淆和私下置换......雕刻应入木一至二分之间,或多、或少,皆为不合格......叶老伯为雕刻印刷坊总管,不明之处可多问......”
不一会儿,三人就一人提着几个大袋子回来了。
小安将一袋木块倒出,“这些废料可以先用来练手,熟悉熟悉新刻具。”
一个个一立方大小的小木块被落在桌面上,其中有一面写着字。
这都是陆鸿渐写错或不满意的字块。
姜将因地制宜,拉了条方便快捷的流水线。
她先是用计算机将陆鸿渐的成稿扫描,电脑直接得出全书共有多少个文字。
每个字在同一页最多出现几次,就是每个字要做的字块数量。
轻松统计好后,再让原作者陆鸿渐将每个字写出,反印在木块上,由工匠们雕刻出来。
字块雕好后,再按书页内容将字块在固定大小的托盘中,刷上墨汁,就能完成批量刊印了。
最后订成线装书的过程,就与线装活页本一致。
这个流水线下来,除刻字、晒墨水、装订外,速度不慢。
当然,与当今朝代主流的泥板雕版印刷相比,制作和投入使用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而且字块还能灵活排布,反复使用,最符合历时书肆现在的需求。
“若无疑问,就可以熟悉熟悉,上手后开始动工。”
看到工匠们已经纷纷上手,姜将说完这句就带人离开了,“你们四位,随我来。”
四位一直在一旁站着的年轻人,闻言跟在姜将身后,随她通过木板门进入历时书肆。
叶广青给姜将寻找挑选的,都是手艺、人品过硬的人。
工匠们并未因东家离开而改变,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技术老练的老人们,甚至在刻了几个废字块“开刀”后,便正式开始工作。
“各位,茶水饮品就放在这里,有需要可自取。”
梁实整理好茶水桌,准备回到岗位准备开业。
“多谢。”
“有劳”
工匠们头也不擡,专注于手中的活计。
就连先前坐着围观的陆鸿渐也站了起来,隔着一段距离观看叶广青的操作,没空理会梁实。
还是雀舌抽空擡头看了他一眼,对他笑了笑,而后也很快低头。
叶广青一手握着小刻刀,一手捏着小木块,刀锋稳稳当当地落在墨迹边缘。
他手腕用力,推出薄薄一条木片,陆鸿渐的字,被精准描绘出来。
看着刻刀下的字渐渐成型,陆鸿渐不由得眼眶发热。
他多年的心血,终于要刊印成册了。
陆鸿渐热泪盈眶,悄悄擡袖拭泪。
一旁的雀舌佯装不知,眼眶却也跟着湿润。
新招来并被带到前院的四人,都是手艺相对较差的,且他们性格外向不愿长时间闷着。
姜将小小观察一番后,一问一个准,便直接将人提到前院,作为书肆新伙计培养。
“乌木,先跟着小德,这段时间他会带你。”姜将先把四人中最沉稳的分配给小德,“你们负责小柜台。”
“紫檀、黄杨、林楠,你们三人跟着小安和星月,负责大柜台。”
四人:“是,店家!”
他们满脸兴奋,跃跃欲试。
“在此之前,先要熟读一本书。”姜将双手背在身后,一脸深沉。
“什么书?”
“就是这本——”小安刷地从身后抽出一本小册子,“——销售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