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2 / 2)
当一条近道突然生出荆棘,那就说明不再是近道,不如绕远些,走安全大路。
“星月。”姜将起身叫来星月,“把吴公子的名字划掉,诗稿归还。”
退稿?
星月十分惊讶,瞥了眼厅中坐立不安的吴怀忧后,无言照做。
“多谢姜店家,实是对不住。”吴怀忧拿回手稿,再次诚恳道歉。
姜将淡然一笑,她看着眼前似陷入挣扎困局的年轻公子,不禁劝慰道:“在吴公子的长安之行中,历时书肆不过是个闲时小憩的站点,自然是赶路要紧。”
虽然遗憾,但左右不是长打水漂的投资,对她看来说成本也不高。与几个月前刚开店时相比,她对很多事看开了许多,这条路不通,换一条便是。
吴怀忧听完这番话,不再拖延犹豫,起身从怀中掏出会员铁牌,对着姜将深深一拜后,双手递还,“多谢姜店家。”
看到吴怀忧连会员卡都退了回来,姜将面色不觉深了些,看来这件事没那么简单。
她压住心中的烦躁,施施然接过会员卡,“吴公子不必多礼。”
气氛陷入尴尬,吴怀忧也很快道别离开。
将人送走后,姜将坐在椅子上,感觉胸腔有些闷,呼吸不太顺畅。
她擡手揉了揉心口,摸到了怀中的书信。
姜将的动作顿了会儿,而后拿出书信,再次阅读。
陆鸿渐牵线的商队负责人,开市后不久就到了,与之同行的居然还有赵大富。
“赵公子?”姜将看到眼前站着的俩人,很是惊讶。
赵大富之前好像说过家中行商,在洛阳有几间小铺,没想到生意做得这么广。
“姜店家,这位是我二哥。”
被二哥强行拉来的赵大富,充当起中间人的身份,“二哥,这位就是姜店家。”
“姜店家。”赵二财客气行礼。
“二公子。”为不引人注意,姜将把人引到小院客厅,“二位请坐。”
“没想到陆老先生介绍的人,是赵二公子。”
赵二财:“是啊,没想到我这不成器的三弟,竟是贵店会员,承蒙姜店家关照。”
“赵二公子客气。”姜将直接进入正题,“二公子此番前来,是为《茶经》?”
赵二财:“正是,姜店家应也有所耳闻,南地尚茶,对茶道很是推崇。因此您可以放心,销量和价格是不用愁的。”
“这......”姜将一脸为难,“贵府是走商、在南地有自己的铺子,还是......”
这人好生奇怪,怎的什么条件都不摆,一上来就谈合作。
姜将此话一出,赵二财和赵大富皆是一愣。
姜店家竟是不知?
这就是姜将不了解当地环境了。
赵府作为长安城内有名的商户,生意覆盖范围十分广泛。
不仅在长安和洛阳两大繁华城市,就连在南方许多大城市都有着自己‘赵氏行铺’。
经营主打一个地区差异,简单来说就是流通各地特有的商品,中间商赚差价。
乍一听这生意不太高大上,却因此时交通落后,利润巨大。
赵氏行铺生意发展之大,甚至有了属于自己的赵氏镖局,专门运送自家商队的货物。
长安、洛阳与南地之间的民间贸易,赵氏行铺是排得上号的。
这也是赵大富一介贱商之子,却与许多文人权贵略有交际的原因。
没想到姜店家生意如此红火,竟对长安城仍知之甚少。
听到姜将的问话,还是赵大富最先反应过来,向姜将介绍:“是我们唐突,未向姜店家介绍。我们赵府经商,主要......”
听着赵大富的介绍,姜将面上不显,心中连连咂舌。
这体量,怕是一天的营业额都够她完成全部的任务了。
赵大富把家中的情况详细介绍了个遍,争取让姜将了解并放心合作。
赵二财适时接过话头“姜店家生意红火,自是不愁卖的,但南地市场日渐壮大,向南拓展些,是只赚不亏。”
姜将:“二公子说得有理。”
她有上帝视角,自然知道南方商贸正飞速崛起。
“奇货可居,姜店家放心,您书肆的商品,赵氏行铺不买进,只代售,如何?”
把握着谈判节奏,赵二财又让一步。
代售?
此话一出,别说姜将,就连赵大富都惊奇地看向自家二哥。
代售只赚抽成利,扣除运送费,代售的铺面、人工等算下来几乎是没得赚。
赵二财微笑着,对着姜将点头表示肯定。
历时书肆这铺面体量,他本就没打算从这次合作中赚钱,为的不过是《茶经》和这些独一无二的商品。
这还是他从姜将和陆鸿渐的合作中找到的灵感。
在姜将经营前景一片大好、且经营体量不大的情况下,是没有太大必要与赵氏行铺合作。
就算合作,除非他们转手卖出天价,否则赵氏也无太大利可图。
若不是姜将把《茶经》买断,且有那无法仿制的‘正版商标’,名声渐显,
以赵氏的体量和行商手段,根本不用多余谈这项合作。
想到这里,赵二财对姜将更是佩服。
防伪商标、《茶经》独家授权、会员、品茗会......
还抓住学子上京的关头大肆宣传,待众人放榜归乡,就是一大波免费宣传,且进京赶考的都是各地有一定号召力的人物。
斟酌考虑下来,他们也只能求合作拿正版商品,争取互惠互利了。
姜将:“若是代售,赵氏是否太亏了?”
在商言商,哪有什么天上掉馅饼。
“此外,我们自也是有要求的。”
果然,退了一步后,赵二财就提出了他的要求。
“赵氏行铺,要历时书肆在除长安城外,所有的地区的独家代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