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2 / 2)
王大人连忙谢恩。
宴散后,元统帝让文正大人潘赐襄一同散步,问他怎么看千华苑居温侯和安常大人矛盾之事。
潘赐襄是先帝朝安常大人之子,为两朝重臣,曾从文正位上下来在家歇了数年,后接林侃尧位再出山,受元统帝信任。他听元统帝的问话,略一思索回道:“传言自古是有夸张的特点,这件事原本面貌怎样很难说。只是居温侯的品质,担当得起安常大人之职,也不至于会干出这样失礼事。”
元统帝放慢脚步,命侍人将灯照在一丛合欢花上,亮处蚊虫飞动。三十三岁的元统帝比前些年还要年轻些,脸上的神情却更加讳莫如深。
他向文正大人道:“潘卿是个明白人。居温侯从来是干大事情的人,很多人却任意揣度这个,以致让朕也糊涂了。”
潘赐襄明白元统帝的话意,第一次听到皇上袒露他的忧虑,一时顿住。
“居温侯……智深而谋远,是个于社稷大有作为的人。为政几年,在百姓中名望颇高。”
“居温侯厉害的地方,还不止你说的,他现在是只憩中困鹰,哪天展翅,何处不猎场。”
元统帝这句话太厉害,使潘赐襄不敢讲话。居温侯与罗旖公主的婚事让元统帝顾忌极深,今日特地问自己,大概是为探知朝廷的态度。可是他又能说什么呢,再多的话,难抵人心。
潘赐襄走后,元统帝让左文书大人朱傟来御前说话。朱傟是潘赐襄的学生,自审方钧山案后,非常得元统帝信任,经常召来御前说话。
“你怎么看你老师的话?”
“老师的意思,应该代表了大部分大臣的的意思。他也一向谨慎。”
“朝上很久没有敢于说话的人了!人越老,做事情越谨慎,可是小心翼翼的,对朕来说,有什么用呢。”元统帝叹息一声,忧心忡忡地闭起双眼。
朱傟垂下脑袋,低声到:“陛下圣明,有何可忧虑呢。下臣这儿有个故事,讲给陛下听,解一解烦愁罢。”
元统帝笑了,摇头道:“谁还有闲情听你讲故事。”
“陛下,这可不是简单的故事,下臣说的故事,叫以死杀人。”
这一日,罗旖公主嫁衣做好送到德信妃面前,德信妃让罗旖公主试穿。
罗旖公主神思迷糊,别人说一句她动一下,最近瘦得厉害,做成的新嫁衣变得宽松。
罗旖公主刺伤景瑢的事并没传出去,所以德信妃不知道罗旖公主何至如此,婚期在即,新娘却像生病,令人生疑。可是她问了几声,没问出什么。难道是居温侯毁容,这位公主想悔婚?如果是这样,简直是一场闹剧。
德信妃用过午膳,跨过半个宫殿,到鱼风宫看虞琯公主。
进入正殿,静悄悄的,两个小丫头在廊下打盹,另两个坐在那里作针线,连忙去通报,请德信妃进里面去。
她走入内殿,虞琯公主从软榻上起身,将手中的书递给侍女,向德信妃笑道:“娘娘怎有空来。”
“琢磨殿下在干什么呢,便来看看。才吃了饭,就歪着看书,不差这一会儿。”
虞琯公主说:“早上拿起来看,文章实在写得好,就顾不得了。”
德信妃不禁道:“殿下这样子,和一个人真像。”
“谁?”虞琯一问出来,就明白了,扯了扯嘴角,请德信妃坐,看好茶。
上次德信妃万不得已托周敬音去救景瑢,事后周敬音只字不问,出乎德信妃意料。她认为,周敬音爱着景瑢,且是位美丽厚德的姑娘,对景瑢一定有益。可是,周敬音没有显露更多心思。虞琯公主也是位谋长不谋短的人啊。
两人说些闲话,扯到罗旖公主这边,德信妃叹气道:“这几日忙着准备罗旖公主的婚事,看见那位公主,憔悴不堪,不是庄吉之道,不知是不是思乡之故。”
虞琯公主注视窗匣之外的一塘绿色池水,有一下没一下地捏着手指头,口中说:“嫁过来,这里很快就会成为她的故乡。”
德信妃言是,又说几句话,起身要走。虞琯公主送到宫门口,愣愣地站着。侍女提醒她:“起风了殿下,不要在这儿久站的好。”
“芫章,从今天起,你做公主,我做你,如何?”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