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花开两朵各表一枝(1 / 1)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午膳过后,大护国寺庙的方丈大法师以及其座下众多弟子法师,由御林军的骑兵开道,步兵分两队前后护卫,簇拥着十几辆大型马车浩浩荡荡的向皇城的方向行驶而去。
当车队路过帝都的主干街道时,百姓们听到大护国寺庙的众法师一路不停的诵读着经文,是为了大清朝的国祚绵长和大清朝的子民安居乐业而祈福,所有的老百姓自发性的在街道的两旁跪拜,同时祈求佛祖庇护,保佑风调雨顺,国富民强。
与此同时,皇上携后宫众嫔妃,皇室宗亲,以及文武百官已然在宫中祭祀台周围的观礼台上等候着众法师的到来。
在此之前,就在大护国寺庙的法师车队即将进入帝都的管辖区域,途经帝都郊外山林的时候,前方不远处尘土飞扬,出现了一队目测有百人左右的队伍。这队人全部都穿着相同的紧身短打,胯下骑着高头大马,单看他们面上的精神头,就知道这些人一定都是身手不凡的练家子出身,看样子应该是帝都城内哪个府邸中的侍卫或者是府兵。
明显这队人马是从帝都的方向由远而近的疾驰而来,如不出意料的话,他们应该是直奔着大护国寺庙的法师车队来的。只见马队的最前方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上骑着一个年轻人,年轻人手中正高举着一块通体翠绿的翡翠玉佩,同时口中反复喊着一句话:“我等奉钦天监正苏大人之命,求见大护国寺庙方丈大法师,以手中玉佩为证。”
眨眼间这单人独骑已然就到了车队的近前了,此时护送众法师的御林军们眼见前方来人,立即由一名御林军的小头目直接就迎了上去。
“来者何人?”
“我等是蒙大统领府上的府兵,奉蒙大统领和钦天监正苏大人之命,护送新巧姑姑的尸身交于大护国寺庙方丈大法师处理。”
就在此时,只听身后有人高颂佛号“阿弥陀佛”。与此同时,一位慈眉善目,头顶赫然十二点燃戒疤的老僧人缓缓的向这边走了过来。只见他手中拿着一串超大号的佛珠,一身明黄色的僧衣外面斜披着一道袈裟,周身上下从内至外,透着一种似乎早已超脱于尘世间一切的感觉。
所谓戒疤又称香疤。是佛教徒为求受清净戒体而燃香于身上所遗留的疤痕。其行为根据起自于舍身供养之思想,以断除自身的执念。受戒时燃戒疤又称烧香疤,所燃香疤之数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这几种。
而十二点燃戒疤则表示是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出家僧人的燃戒疤多烧于头顶。关于其起源,相传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沙门志德住持,金陵天禧寺时,与七众授戒,燃香于顶,指为终身之誓。从而被逐渐演变成了惯例。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大师,请问您就是大护国寺庙的方丈大法师吗?”
“不错,老衲法号芸空。芸芸众生,一切皆空。”
“芸空大师,我等是蒙大统领府的府兵,奉蒙大统领之命,特将皇后娘娘的贴身侍女新巧姑姑的尸身交于大师处理。另外,钦天监正苏大人命我等将此玉佩转交于大师,并转告大师,墨鸦公公,大理寺卿温大人和温大人的府邸。”
闻言,芸空大师接过玉佩,微微的点了点头。而后从马车内唤出六名手持短棒,周身金身罗汉打扮的小沙弥,之前就是这六名小沙弥在大护国寺庙的山门外将栎公公的尸身擡走的。而这次仍旧是这六名年龄大约八九岁,却丝毫没有孩童稚嫩的小沙弥。
只见这六名小沙弥快速来到停放着新巧尸身的马车旁,随即纵身一跃直接跳上了马车。与此同时,一名小沙弥随手撩开了车帘子,探头向车内新巧的尸身看了过去。只看了一眼,那名小沙弥的眉头就皱了起来,紧接着他又将车帘子重新挡了起来。
这才回过头对着芸空大师微微的点了一下头。而后,只见这六名小沙弥直接赶着这辆马车向大护国寺庙的方向疾驰而去,不一会儿就消失在尘土飞扬的官道上。
看着远去的马车很快就消失在视线中,芸空法师这才转过身向刚刚自己坐过的那辆马车走了过去,当他再次上了马车,随即将马车的车帘子又一次的放了下来。与此同时,车队又继续向着帝都的方向行驶而去。
直到整个车队离开了这片区域所在,突然从树上相继跳下了八个身穿僧衣短打的光头和尚。只见这八个人从树上跳下来之后,也不知他们脚上使用了什么功夫,明明看着是在向前方行走,只觉得眼前一花,等再向前方看去时,那八个人已然是无影无踪,就像是突然间凭空消失了一般,让人惊叹不已。
一路无话,大护国寺庙众法师入宫开坛做法祈福的车队,在无数老百姓的虔诚参拜中缓缓的从皇城的正门驶入。与此同时,方丈芸空大法师带领其座下众弟子法师下了马车,直接就地盘膝而坐,开始诵第一道经文。
大约半个时辰后,第一道经文诵读完毕。芸空大师与其座下众弟子,在钦天监正苏牧尘的引领下,终于来到了皇上指定此次开坛做法祈福的场地-祭祀台。此时,祭祀台四周的观礼台上已然坐满了前来观礼的后宫嫔妃,皇室宗亲,以及文武百官。
南侧观礼台上全部都是各宫的嫔妃,北侧观礼台上坐的都是文武百官,西侧观礼台上是大清朝所有的皇室宗亲,而东侧正位的观礼台上则入座着本朝的皇帝陛下,而他的身后两侧分别站立着禁卫军大统领蒙契多和钦天监正苏牧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