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节(2 / 2)
“这些东西如果再继续涨下去的话,只怕会引起民间的恐慌,我们才将天下统一,就发生这样的民生之事,百姓也会有所不满。若是如此,民众就会抢购囤积,人都是有从众的心理,一旦有人抢购,那么大家都会跟着来,物价就会推得更高,那些买不起,抢不到的人依旧是买不起。这样造成的局面就是,不需要的人囤了许多货用不掉,而真正需要的人却没有。其他的倒是不要紧,只是当下之急,就是粮食和炭火,如今天气冷,这两样东西是百姓日常所用。这两样的价格必须先降下来,安心过完这个冬天再说。”
刘秀只觉得脑仁都疼,从来民生都是很好,怎么会无端端地发生这样的事情,“你说的这些朕都知道,若是不及时解决的话,今年冬天恐怕要饿死和冻死不少的人。若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民间就会有怨言,那些蜀地百姓也会不满,怪朕昏庸无能。朕如今想要知道的是,为什么好端端的物价会飞涨!要从根源入手,才能解决。”
邓禹望了一眼站在他身旁的唐衍,冷笑一声:“粮食和炭火本就充足,不至于说是千金难求,臣想应该是有人操纵市场,想从中收利。”大殿之上立即炸开了锅一样,嗡嗡不绝。
一个大臣反驳说:“这些商人或许是为了利益,擡价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一两个倒还可以,但这次是整个大汉朝的粮价都在涨,所有的东西都在跟着涨,怎么可能有这么大能耐的商人?”
邓禹讥笑着说:“刘大人也不想想,若是一两个商人的话,为何民间要成立商会?这些商会的目地就是赚取更多的利益。就如刚才所说,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人家买我也买,哪里热闹往哪里去。就如这次也是一样,看人家都去买了,那么自己也一定要去买,其实并不是真正需要。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只要一两个大商家开始囤货擡价,其他的商人也不会低价卖出去,也会跟着轰擡物价,自然会先囤起手中的存货,伺机而动,等到民众买不到时,再高价卖出去。有的小商贩看着大商家都是这样做,自然而然的也跟着涨价格,这样就会造成今日的局面。”
刘秀一拍龙案,问:“如果朕开粮赈灾,可能缓解一时?”
“那要看陛下有多少存货,够不够赈济。如果那些大商家的资金很多,可以将陛下的赈灾粮全都吸收的话,那也只能是于事无补,到时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刘秀颔首,邓禹说的也对,虽然天下统一,但匈奴对这片疆土正在虎视眈眈,若是将粮食赈济的话,若此时匈奴发兵,后果真是不堪设想。自小在民间长大,所以对于民间的一些东西他也算是了如指掌,可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因为民生问题而头痛欲裂。
“唐爱卿,你做过金曹,又在洛阳营业了几家店铺,以你之见,可有什么法子?”
唐衍站出,跪在大殿之上,磕了个头,“臣无能。”
刘秀隐于宽大袖袍中的手已经紧握,青筋也已显出,他怒视着底下跪着的人,心中的怒火油然而生。
邓禹冷嘲着说:“唐大人不是生意人吗?说说你们生意人的想法,看看与我们有什么不同。物价上涨,恐怕唐大人心里也是开心的吧。”
唐衍双手作揖:“邓大人言重了。臣在洛阳虽是有几间店铺,但也不足以能令整个大汉都陷入物价上涨的风波之中。邓大人这样说,真是折煞了微臣。臣也在想法子将店中的商品卖出,不然臣也是会亏一大笔的。”
邓禹冷哼一声,没有再多言。放眼望去,整个大汉朝,除了你,还会有谁有这样的心思。
刘秀观察着他们二人的细微表情,面无表情的说:“此事你们回去都好好想想,三日内,朕需要一个答复。退朝。”
众人皆是大气都不敢喘一声,看着脸色铁青的陛下,都是无奈地摇头。三日内,怎么可能想出办法?
刘秀走在宫中的檐廊之上,心中烦闷,只留了近侍常惠跟着,命其他人都不要跟着。
常惠走了一段距离,看着四下无人,胆子大了起来,赔着笑说:“陛下可是为大殿之上的事情烦忧?”
刘秀没有好气,“你说呢?”
常惠笑嘻嘻的说:“陛下不必担忧,奴才有一法子或许可为陛下一解眉头之急。”
刘秀斜睨着常惠,有些轻蔑且不信地说:“你?”
常惠躬着身子,笑道:“身为奴才的为主子解忧是份内之事。奴才倒也是认识一些大商家,孙子有云:‘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奴才愿意走访一圈这些大商家,和他们聊聊,看看他们意欲何为,说不定能从中套出他们有多少资金,又有多少存货,这样对陛下也是有所帮助的。”
确如常惠所言,是应该有人走访这些大商家,看看他们心里的想法。朝中大臣这些人都见过,若是直接去的话,恐怕也套不出什么来。只有常惠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况且他说他和这些大商家有交情,想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