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国防委员会的第一天(2 / 2)
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恍惚间他听见1932年热河战场上,东北军骑兵旅长举着马刀吼:"于司令!小日本的铁王八上来了!"
午餐供应二合面馒头和白菜炖粉条。于学忠夹起一块冻豆腐,想起1942年沂蒙山突围途中,炊事班老周用最后半袋炒面熬的糊糊。那个雪夜,十七岁的警卫员王勇就是捧着这样的碗,永远睡在了鹰嘴崖下。
"于老总还吃得惯吧?"原晋绥军某参谋凑过来,碗里明显多出两片肥肉,"听说您当年在山东..."
"食不言。"于学忠放下筷子。对方讪讪离开时,他瞥见食堂角落有个穿中山装的年轻人,正用相机对准这边。镜头反光让他想起南京军事委员会走廊里,军统特派员钱耀祖的镀金打火机。
下午查阅华北日军布防资料时,于学忠在泛黄的《昭和十六年山东肃正作战计划》上,赫然看到自己当年的部队番号。日军参谋用红笔标注:"于部顽强,建议使用特种弹(注:毒气)"。
管理档案的女干部突然问:"您认识115师的张营长吗?他提交过关于您部在1941年配合反扫荡的证明材料。"
于学忠合上文件。那年除夕,确实有个八路军官冒雪送来二十箱晋造手榴弹。月光下那人敬礼的姿势很特别,像把军帽往上一推——后来才知道是平型关战役留下的肩伤所致。
"记不清了。"他听见自己说,"乱世里,穿军装的都是兄弟。"
傍晚返程时,吉普车经过正阳门。一群工人正在拆除旧城墙,砖缝里露出光绪年间"神机营"的界碑。于学忠让司机绕道东交民巷——1928年他随张学良进京谈判时,这里还立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
"停一下。"他突然说。
胡同口有个卖糖葫芦的老汉,草把上插着面褪色的小旗。那是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底色,却被刻意用红纸贴住了白日。老人看见军车,慌忙把旗子收进怀里。
于学忠摇上车窗。后视镜里,晚霞如血,映照着新挂起的"建设新中国"标语。
喜欢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请大家收藏: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