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358章 档案室里的真相

第358章 档案室里的真相(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当于学忠打开标着\"1936-西安\"的黑色档案盒时,钥匙突然从颤抖的指间掉落,在水泥地上撞出清脆的回响。盒内第一份文件就印着绝密印章,是1936年12月13日——西安事变第二天——蒋介石侍从室发往南京的密电:

\"张杨叛变,现扣押西安。据查于学忠部已控制兰州机场,切断了中央军空中补给线。此人与张学良关系密切,建议立即逮捕其在南京家属为人质。\"

于学忠的眼前浮现出妻子惊恐的面容。当年事变后,他确实接到过南京方面\"即刻进京述职\"的命令,却从未被告知这背后竟有如此险恶的算计。档案显示,是冯玉祥以\"擅捕将领家属将动摇军心\"为由,在军政会议上力阻了这个提议。

更惊人的发现是一份1937年1月的审讯记录。被审讯者是西安事变中捉蒋的孙铭九,供词中明确提到:\"行动前张学良曾密电于学忠,告知'不日将有非常之举'。\"而于学忠清楚记得,自己从未收到过这封电报——显然有人在中途截获并销毁了它。

窗外的暮色渐渐渗入档案室,于学忠摸出怀表看了看,表盖内侧嵌着一张泛黄的照片:1935年他和张学良在武汉的合影。少帅年轻的面容在昏暗中显得模糊不清,就像被历史迷雾笼罩的真相。

在最后一小时,于学忠翻开了标着\"阵亡将士名录\"的厚重册子。纸张已经脆化,翻动时发出轻微的碎裂声。在1941年5月的名单里,他看到了熟悉的名字:

\"李振唐,第51军113师上尉副官,山东费县阻击战中率队掩护主力转移,身中七弹殉国。追授中校。\"

这个跟随他十五年的副官,原来是在那次绝望的断后作战中牺牲的。官方战报只说\"某部成功突围\",对三百名殿后将士的壮烈只字未提。名册边缘有铅笔写的补充:\"遗体被当地村民秘密安葬,墓前常年有鲜花。\"

下一页贴着张模糊的照片:十几个衣衫褴褛的士兵站在沂蒙山某处悬崖边,背后是用白灰写在岩石上的大字\"中国不亡\"。照片背面写着:\"1942年冬,鲁苏战区最后一批突围人员,次日遭日军合围,全部战至最后一弹。\"

于学忠的视线突然模糊了。他记得那个冬天,自己正在重庆参加军事会议,而这些士兵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用血肉之躯拖住了日军一个联队整整三天。

当管理员来提醒闭馆时,于学忠正凝视着窗外新中国的灯火。长安街上传来欢快的锣鼓声——某个工厂的工人正在庆祝超额完成生产指标。

\"需要帮您复印任何材料吗?\"管理员问。

于学忠摇摇头,将档案仔细捆好。那些涂改的墨迹、红色的批注、被刻意掩埋的真相,都应该继续沉睡在这里。活着的人需要团结,死去的人渴望安宁,而这个新生国家承受不起更多历史的伤口。

锁门时,黄铜钥匙在他掌心留下一道深深的压痕。就像这些档案,虽然终将归于尘土,但总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走到大门口,卫兵向他敬礼,这一次他们的眼神里带着对老军人的敬意。

春风拂过胡同,吹散了他大衣上的档案室气味。于学忠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向灯火通明的街角——那里有卖热乎糖炒栗子的小贩,有刚放学蹦跳着的红领巾,有这个时代最平凡的、也是最珍贵的和平景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