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275章 追悼会外的年轻人

第275章 追悼会外的年轻人(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窗外传来吉普车急刹声。程志明吹灭台灯,从窗帘缝隙看见两个穿中山装的男子正在敲正房门。他迅速将手稿藏进棉袄内衬,翻过后院矮墙时,怀里的录音带硌得肋骨生疼。

三天后的北大图书馆地下室,程志明和同学们围着微缩胶片阅读器。历史系助教调整焦距,1946年《中央日报》的边角处显出则启事:"寻辽阳于氏宗亲,代转南洋侨胞捐赠之教育基金"。

"这是密码。"中文系女生突然指着胶片上的油墨斑点,"《孽海花》第三版第七章的排版格式——抗战时军统常用的书籍密码。"

暗房里,红色安全灯下渐渐显影的照片上,年轻的于学忠站在一群穿德式军装的军官中。程志明用放大镜对准其中被墨水涂污的半张脸——领章上的青天白日徽清晰可辨。

追悼会次日清晨,程志明来到西山公墓。守墓人老赵头用扫帚指着新碑:"凌晨四点来的车队,改了三次悼词稿。"他踢开积雪,露出被铲碎的石膏花圈残片,"有个穿将校呢的老家伙,非要把'爱国将领'改成'抗日名将'。"

公墓管理处里,程志明假装整理族谱,偷看到被扔进废纸篓的悼词修改稿。原稿"在西安事变中力主和平解决"被划去,替换为"在民族危亡之际彰显气节"。最后页的审阅签名栏里,某个他曾在校史馆"一二·九运动"镇压者名单上见过的名字赫然在目。

程志明骑车返回城区时,在琉璃厂旧书摊发现本1953年的《山东抗战史料汇编》。书贩嘟囔着"刚从废品站论斤收来",书脊里却滑出张飞页——竟是1945年于学忠手书的《鲁苏战区移交清册》,边缘处铅笔标注着"XX支队轻机枪22挺,子弹...交由XX山根据地查收"。

他正要细看,书贩突然夺回书本:"刚有人打电话,说这书是'反动资料'。"摊主身后,穿棉袄的男子正对着公用电话频频回首。程志明扔下五块钱抓起书就跑,身后传来自行车链条的咔嗒声。

程志明在澡堂更衣间里就着昏灯研究"清册",发现当票夹层中有张1938年的合影。照片背面写着:"徐州突围后与学忠将军合影于阜阳"。令他震惊的是,照片左侧那个穿学生装的青年,竟与现在负责整理口述史的党史办副主任有七分相似。

次日校史研讨会上,当副主任讲到"敌后战场统一战线"时,程志明举起照片提问。会场突然断电,恢复照明时,他桌上的录音机磁带已不翼而飞。散会后,他在礼堂厕所发现被冲入下水道的磁带残骸。

清明节前夕,程志明收到匿名邮寄的牛皮纸包。里面是1941年鲁苏战区《阵中日报》合订本,某期报眼处被香烟烫出小洞。对着台灯透视,可见油印字迹间有钢笔补写的密信:"...沈鸿烈部与八路军冲突,总司令令51军让出蒙阴通路...切勿存档..."

暴雨倾盆的深夜,程志明冒雨将资料送往教授家。途经南池子胡同拐角时,一辆无牌吉普突然加速驶来。他扑进路旁建筑工地,泥浆中的手电筒照亮了半截民国三十年的界碑——"北平市东郊第XX保"。

1975年清明,军事博物馆抗战厅悄悄更换了展板。新增的"敌后战场示意图"上,鲁南某处终于标出了"51军防区"。程志明作为学生代表参加揭幕式时,发现李振唐的座位名牌被临时撤下。

同日下午,他在西单旧书店偶遇林淑仪。老太太戴着丈夫的抗战胜利纪念章,正购买新版《中国军事史》。"孩子们,"她结账时对店员说,"该知道的,总会知道。"

窗外,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学生正在老师带领下辨认长安街上的老建筑。春风拂过纪念馆门前的白玉兰,花瓣飘落在程志明装满资料的挎包上。

(本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