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280章 历史教材的修订

第280章 历史教材的修订(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们想用这张照片。\"学者取出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年轻的于学忠站在一群衣衫褴褛的士兵中间,背后是被炸塌的城墙,照片右下角印着\"台儿庄,1938.4\"。

老人凝视照片许久:\"这是西门收复后的第二天......左边这个娃娃兵姓陈,徐州人,才十七岁,三天后死在追击战中。\"他的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年轻的面孔,\"右边拄拐的是机枪连长赵大勇,后来在沂水......\"

他突然停下,转向书架最底层,取出一个铁盒。里面是一叠残缺的名单:\"这是鲁苏战区阵亡将士名录(1939-1942),按籍贯和部队编号整理。或许......对你们有用。\"

学者双手接过,如获至宝。名单边缘有焦痕,似乎曾从火场中抢救出来。女助手注意到某些名字旁画了小小的五角星,正想询问,却见于老已闭目靠在椅背上,不愿多言。

天色渐暗时,来访者起身告辞。于学忠送他们到门口,突然问:\"教材里会提到东北义勇军吗?\"

学者点头:\"新增了'东北军民自发抗日'专节,包括马占山、邓铁梅等英雄事迹。\"

\"那就好......\"老人望着纷飞的雪花,\"九一八后,多少东北子弟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战死关内,该让后人知道。\"

当晚,于学忠在台灯下继续审阅教材。在关于西安事变的章节旁,他写下最长的一段批注:\"此事关乎民族大义,不宜简单定性。张汉卿(张学良)之动机,当置于东北沦丧、蒋氏'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背景下考量......\"

写到这里,钢笔突然没水了。老人望着窗外的夜空,想起1936年冬天的西安,想起少帅那通深夜电话:\"孝侯兄,我已被逼到绝路......\"他最终没有补完那段批注。

次日清晨,小吴发现书房的灯还亮着。于学忠伏在案头睡着了,手边是修改到一半的文稿,红笔在\"国民党正面战场\"几个字领导下的抗日战场'\"。

\"您该休息了。\"小吴轻声唤道。

老人惊醒,揉了揉发红的眼睛:\"小吴啊,你说......历史该怎么写才算公道?\"

年轻人不知如何作答。于学忠自顾自地说:\"当年在重庆,有个《大公报》记者问我同样的问题。我说:'活着的人没资格替死者原谅,但也没资格替他们记仇'。\"

雪停了,朝阳照在积雪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老人将批注完的教材郑重装进档案袋,在封面上题了八个字:\"以史为鉴,薪火相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