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 第283章 世纪风雨后的评说

第283章 世纪风雨后的评说(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纪念馆的清晨

初冬的晨雾笼罩着沂蒙山抗日纪念馆,花岗岩台阶上凝结着细密的霜花。天刚蒙蒙亮,八十岁的退伍老兵赵德柱就拄着拐杖站在了广场中央。他颤抖的手抚过铜像底座刻着的阵亡将士名单,在"周海清"三个字上停留许久——那是1938年在淮河战役中抱着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的营长。

"老排长,我带您爱抽的大前门来了。"老人从怀里摸出半包香烟,颤抖着点燃三支,插在铜像前的香炉里。青烟袅袅升起时,晨练的市民们惊讶地看见,这位在街坊眼里出了名的倔老头,竟对着铜像敬了个标准军礼,袖口露出的手腕上,还留着刺刀贯穿的伤疤。

纪念馆刚开门的刹那,一个穿藏蓝中山装的身影快步走向"敌后抗战"展厅。年轻讲解员小林正要上前接待,却被馆长拦住:"那是军事科学院的马教授,专程来复查于学忠将军的作战地图。"只见老者趴在玻璃展柜前,用放大镜一寸寸检视着那份1939年的手绘布防图,突然指着某处山坳标记激动地说:"果然如此!当年日军战报里'神秘消失'的装甲中队,就是在这里中的埋伏!"

展厅角落里,几个初中生正围着电子屏争论。"这个将军为啥要帮八路军啊?"扎马尾辫的女生指着屏幕上国共联合会议的影像发问。带队的老教师推了推眼镜:"孩子们,看看墙上的《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序列表》——当时于将军指挥的游击区,既有国军也有共产党武装......"

台北的旧相册

台北士林区某栋日式老宅里,九十四岁的李振唐推开佣人递来的药碗,执意要自己摇轮椅到书房。他从保险柜取出一本皮质相册,扉页题着"民国二十七年鲁苏战区同仁留念"。当指尖触到那张全副武装的军官合影时,泪水突然砸在玻璃相框上。

照片里站在于学忠右侧的年轻上尉,正是当年的自己。老人用放大镜仔细辨认着每个人:参谋长指着地图的严肃表情,军需官永远皱着的眉头,还有站在最边上傻笑的通讯兵小王——他三个月后为保护电台牺牲在日军夜袭中。

"报告李先生,张夫人来访。"管家轻声通报。门口站着位穿墨绿旗袍的老太太,手中捧着一个铁盒。"先夫临终前嘱咐,这个务必交给您。"铁盒里是半截焦黑的钢笔,笔帽上"铁柱"二字依稀可辨。老太太低声道:"四二年长沙会战前夜,有个东北口音的独臂军官冒雨送来......"

窗外榕树沙沙作响,仿佛回到1941年那个电闪雷鸣的夏夜。李振唐永远记得,于总司令把钢笔塞给即将调走的赵铁柱时说的话:"见笔如晤,等打回老家去......"

军事学院的辩论

国防大学礼堂的灯光突然全部亮起,大屏幕上正播放着无人机拍摄的沂蒙山地形图。"请注意这个叫'鬼见愁'的山口!"年轻讲师用激光笔圈出某处峡谷,"1941年11月,于学忠部在此实施'拖刀计',佯败引诱日军两个大队进入绝地!"

后排站起的白发将军引起一阵骚动。他掏出个锈迹斑斑的铜哨:"这是当年五十一军传令哨,我父亲——当时的警卫排长说,于将军每次吹这个调子......"他突然吹出三长两短的哨音,沙哑的金属声让在场所有人脊背发凉。

研讨会茶歇时,几个研究生围住档案局的研究员。"您刚才说的'被销毁的电文'具体是......"研究员左右看看,压低声音:"南京档案馆新发现的抄本显示,1943年于学忠曾密电重庆,反对抽调山东兵力围剿新四军......"

墙上的电子钟跳至14:30,投影仪自动播放起采访视频。画面里百岁老兵抹着眼泪说:"突围那天雪下得睁不开眼,总司令把自己的马让给伤员骑,他拄根棍子在前面蹚雪......"

未公开的录音带

省档案馆恒温库里,研究员小郑戴上耳机调试设备。突然,一阵尖锐的电流杂音后,录音带里传出茶杯重重砸在桌上的闷响。"什么叫'保存实力'?"于学忠的嗓音带着压抑的怒意,"五十一军的弟兄们尸骨还没凉透!"

背景音里有个年轻声音试图劝阻:"首长,这段要不要......"老人直接打断:"今天我就是要说真话!当年在鲁南,要不是老百姓半夜往山上背伤员,早他娘的全军覆没了!"突然爆发的粗口让小郑手一抖,茶水洒在转录设备上。

录音转到1983年深秋的某次口述史采访。当被问及"如何看待战后评价"时,老人沉默了很久。"有人夸我是抗日名将,也有人说我优柔寡断......"磁带发出细微的绞带声,"其实夜里睡不着时,总想起那些没能带回家的兵......"

小郑突然按下暂停键——背景里隐约可辨的咳嗽声中,混着个苍老嗓音说"铁柱他们坟头的松树......"。他急忙翻查附带的访谈记录,在边角发现行小字:"赵铁柱等32名亲随,1949年后下落不明"。

窗外暮色四合,老式录音机还在沙沙转动。某个瞬间,小郑恍惚听见七十年前的战马嘶鸣,与今日档案馆下班铃声奇妙地重叠在一起。

互联网上的争议

午夜的大学生宿舍里,历史系研究生王岩盯着B站某个百万播放量的视频。《被遗忘的抗战奇迹:五十一军1939冬季反扫荡》的弹幕铺天盖地:"这才是真英雄建议纳入教科书通共证据呢?"

突然,一条金色弹幕划过屏幕:"我爷爷说于学忠藏了三百条枪准备打游击!"评论区立刻炸锅。有人贴出模糊的士兵日记照片:"8月12日,夜埋装备于指挥部后山",立刻有IP显示台湾的网友回复:"先父随李振唐将军赴台前曾言......"

王岩点开知网最新论文《从军事电报看敌后战场国共合作实态》,作者正是白天在纪念馆见到的马教授。附录里首次公开的1941年密电显示,于学忠给八路军的物资清单中,竟包含五部珍贵的日军密码机。

手机突然震动,导师发来微信:"速查收邮件,台北学者提供了新史料!"附件是张褪色的便条照片,上面匆匆写着:"钱特派员已疑,速毁往来函件。振唐"。落款日期1942年7月14日——正是战马受惊事件前一天。

最后的见证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