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衣(2 / 2)
梁帝不住点头,“说得好啊,不愧是太学魁首,谏议大夫,颜温寒,朕记住你了。”
颜温寒微微垂首,神情漠然,无悲无喜。
“徐昆。”
“臣在。”
“霍尚书身体不适,兵部一干事宜,朕就先交给你料理了,在霍尚书回来之前,你暂行兵部尚书之职,全权敦促边军粮草一事,徐昆,你可不要辜负朕的期望啊。”
徐昆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因为刚正不阿,受了不少明里暗里的算计,明明并无过错,可是拔擢的人选里愣是没有他,今日若非霍宁抱病,也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边军将士逢难,徐昆身为兵部侍郎,大梁官员,怎能不为之忧心,因此他今日冒着青云路断送的风险,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进此一言,但求问心无愧。
徐昆感激涕零,叩首谢恩,“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万死以报圣恩。”
梁帝略一颔首,“卢显达,你下朝之后,立刻同徐昆交接边军粮草账目,此事涉及边境安宁,更关乎我大梁社稷,你不许推诿搪塞,也别找朕哭穷,户部应该有多少钱你自己清楚!这笔帐,你若是算不明白,朕就让刑部的人帮你去算!”
卢显达身子一软,伏地拜倒,“陛下息怒啊!”
梁帝望着卢显达颤抖的身体,不由得叹了口气,“卢尚书,你是朝中老臣,朕也不忍苛责,从前的事情,朕都可以既往不咎,但若是这件事你再办不好,你以后就不用再来上朝了。”
卢显达的声音里带着哭腔,“臣遵旨。”
下了朝,阮如玉思忖着方才大殿上的一幕幕,她虽然不知道边军粮草一事的内情,可她联系日前庐水水患以及韩贾二族离心之事,便大致猜到了事情原委。
户部尚书卢显达分明是贾太后的人,想来是梁帝下令拨款赈恤庐水灾民,贾太后冲韩家要钱不成,又将这个差事推给了卢显达,卢显达不愿拿自己的钱补公家的窟窿,于是便打起了边军粮草的主意,想要以次充好,省下一笔开支。
兵部尚书霍宁年轻时也是以一敌百的骁勇能将,但不知是不是英雄垂暮的缘故,如今霍宁精神不济,早已不复当年的壮烈气概,竟成了一个大家公认的老好人,什么也不问,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说,卢显达算准了他的脾气,这才有恃无恐,没想到突然冒出来一个徐昆。
说来也巧,这徐昆不会钻营,为人又极耿直,不肯屈从于贾杜二族的威慑,所以一直被人压着,今日正好赶上霍宁生病,才让他逮着了这次机会。
阮如玉眉心微蹙,不知为何,她总觉得今日之事有些蹊跷。
“阮大人留步。”
阮如玉回头见是萧景珃,只得行礼道,“襄阳王。”
萧景珃一擡手,示意她起来,他打量了她一阵,“不错,这身朝服的颜色很衬你。”
“是吗?”阮如玉淡淡一笑,“可臣更喜欢朱、紫二色,王爷觉得呢?”
萧景珃扬唇,“紫色也就罢了,你若有一天真能穿上朱色朝服,这天下岂不是要大乱?”
“那臣便让王爷好好看看,这天下是否会大乱。”
萧景珃不想惹她生气,索性换了一个话题,“我已经知道裴义的真实身份了,阮如玉,你就没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我有什么好说的。”阮如玉轻笑,“随之既然这样做,便必然有这样做的道理,何须我去为他忧心,至于王爷——”她看他一眼,“王爷不出首他,自然是觉得,眼下不出首他对自己更有利,难道不是吗?”
萧景珃挑眉,“万一有一天,本王觉得出首他对自己更有利呢?”
阮如玉擡手拂落袍袖一角的飞絮,“那是王爷自己的事情,与臣无关,臣先告退了。”
她说着,转身欲走,却忽听萧景珃叫她,“如玉!”
“何事?”
“你有没有想过,今日之事是一个局。”
阮如玉脚下一顿,余光瞥见萧景珃的身影挪上前来。
风声没入叠叠宫墙,他散漫启唇,声音淡漠,他的轮廓交叠于绯衣罗袂,金乌重远,她听见了他掩藏在阴影里的不羁倨傲,“是一个给你布下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