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1895淘金国度 > 分节阅读 932

分节阅读 932(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那样就真正不免在总统和其他将领面前落下很不好的印象和看法了,再说自己其实也已经过了六十一岁,就算继续呆在这个位置上也干不了几年,总是会离开的,后勤装备部长是军总部长官,算起来绝对是升官,这同样是总统对自己表示的极大重视了,而且这个部门对于他来说也是基本上不会太陌生,毕竟他本来出身就是一个工程师,只是机缘巧合最终才成为了阿拉斯加的海军缔造者。自己有什么理由反对呢

“我一切听从总统的安排,我在海军这么多年,也该挪一挪位置了,现在海军有大批优秀的将领,我相信海军以后会取得更辉煌的成就。”阿隆索没有迟疑,马上点了点头,只是神色间掩不住对海军的留恋,毕竟这是他一手缔造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现在他即将离开了,总是有些舍不得的。

叶枫很理解阿隆索的感受,点了点头,没有马上说话,直到阿隆索重新恢复笑容才道:“钟永诚年纪只比你小三岁,不适合接任这个职务,年后我会调西太平洋舰队司令邓远强任海军副司令,你可以提前安排一些重要事务给他,让他有一个熟悉过程。”

“是,总统”阿隆索马上应承下来,叶枫没有向他征求继任人选的意见,阿隆索自己也没有提,毕竟他在海军这么久,如果继任人选自己也要干涉,这同样不会落下好印象,好在听到总统属意的人选是邓远强后,阿隆索也略松了一口气,这同样是他属意的人选之一,也可以说是最好的人选

按照阿拉斯加国防军现行的现役服役限龄规定,元帅,65岁;大将,63岁;上将,60岁,中将,56岁;少将,52岁;上校,46岁;中校,44岁;少校,42岁;上尉,40岁;中尉,38岁;少尉,36岁。在身体状况允许且因特殊情况不宜暂时调整职务者可延期最多三年。

这个限龄规定在相比目前各个国家而言是比较低的,换照这个规定,阿隆索也只能再服役几年,而现任海军将官当中,够资格接任他海军司令职务的也并不多。

满打满算也就只有卡巴雷斯大将,钟永诚上将,道森查理上将,邓远强上将和范德维克五人而己。

其他将领要不就是军衔不够,要不就是资历不足,要不就是战功和贡献不足以服众。

而符合条件的五人中,卡巴雷斯军衔最高,是当初的十大将中唯一一名海军大将,为前任军科院副院长,海军分院院长兼王子湾基地司令,后担任国防大学校长至今,但他是一名纯粹的技术军官,几乎从没有过海战经历,甚至从没有带领过哪怕一只小分舰队进行战斗,而且卡巴雷斯今年六十一岁,服役限龄甚至还比不得阿隆索,即将面临退役,所以卡巴雷斯军衔最高,却是第一个就可以排除的继任人选。

钟永诚和道森查理两人资历、战功都有,要说继任,他们两人论资历是最合适的,但同样面临一道槛,就是年龄,两人今年都是五十九岁,按限龄规定,他们明年就到了退役的时间,就算升任海军司令可能得以晋升军衔,但即便晋升到大将也不过多服役三年,还不够一届任期,所以自然丧失了竞争资格,何况按照规定,大将和元帅衔是荣誉军衔,非有大贡献或战功不得晋升,有这种限制,除非是战争年代甚至只有大规模战争年代才有可能得到晋升这种军衔的机会,所以即便叶枫或阿隆索属意钟永诚和道森查理,也没有办法让他们再晋升军衔以扩大服役年限。

除去这三人,最终就剩下邓远强和范德维克两人,军衔够了,论战功和贡献,两人都是阿拉斯加首批舰母编队的司令,都在大平洋海战中一战成名,而且两人的学历都很高,都具备了指挥现代化海军作战的理论和经验,所以论资格,两人都有资格,硬要分个孰优孰劣其实很难,但邓远强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年龄,范德维克今年55岁,邓远强现在只有52岁,就是这个年龄优势决定了他们两人之间的竞争结果。邓远强上任,最少可以稳定的主持海军事务八年,按最长延长期,呆上十年也行,对于海军这种军种来说,主持事务者变动不能太过频繁,能有一个稳定的领导层会更有利于海军的发展和进步。

所以实际上算来算去,海军司令的继续人选也只有这个邓远强最合适,阿隆索对于总统的选择并不意外,立即点头同意了。

“邓确实是最好的继任人选,我相信海军在他的领导下会有更辉煌的成就。”

叶枫轻轻的点了点头,接着又叹了一口气道:“老朋友们一个个的年龄都越来越大,让新生将领尽快成长起来担起重担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做法。”

元旦新年刚过,进入1934年元月,阿拉斯加总统叶枫突然发布命令,免去贺伯昌朝鲜协调管理委员会主任职务,由汉城市市长吴仲群兼任协管委主任之职。

接着又公布了一项看上去就引人深思的任命,西太平洋舰队司令邓远强被任命为海军第一副司令,其中意图非常明显的,长达三十余年未曾变动过司令人选的海军也即将改天换日了。

不过紧接着大家以为还会有一系列其他任命调整时,自由宫却没有了下一步动作,并不如大家预想的那样,总统会在此之前进行大范围的布局调整。而是在此之后一切归于平静。

当然平静只是相对大家的预想而言,实际上进入这一年,阿拉斯加想平静也不可能,国会大选,总统大选之年怎么可能平静的下来。

不过在国会大选之前,最引人关注的是在33年底和34年初前后数批从德国,意大利,东欧,甚至英美法等国聘请而来的数百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们的去向。

自从这些人来到阿拉斯加,德美英法等国都曾对此提出去抗议,特别是希特勒政府更是有趣,居然向阿拉斯加外交部发出严正抗议,认为阿拉斯加包庇犹太人。

当然这纸抗议直接被叶枫无视,什么叫包庇,阿拉斯加又不是反犹国家。只有希特勒那个疯子才会把大量的想请都难请到的犹太科学家们给打压的四散而逃。

每一批来到阿拉斯加的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几乎首先都会被带到费城,参加为期三个月的科技交流会,不过今年后来的已经赶不上了。好在今年以后来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