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进退两难(2 / 2)
尽管塔台损毁严重,花旗承诺的空中支援仍在夜幕中如期而至。数十架F4F战机与B-24轰炸机组成编队呼啸而至。伴随的运输机群也运来了急需的武器弹药。战机更是在完成加油后立即升空,于拂晓时分投入战场。
在花旗近乎无限制的军工产能面前,日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被动。战役初期,国军虽在战机数量上略占优势,但仅仅多出数十架的规模并不足以形成压倒性态势。而如今,随着百余架新锐战机的加入,空中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逆转。
获得绝对制空权的花旗战机编队,犹如进行实战演练般在日寇阵地上空肆意驰骋。它们俯冲、扫射、投弹,将复仇的火焰倾泻在曾经嚣张的侵略者头上。
而鬼子最薄弱的环节正是防空能力!连海军都难以有效应对空中威胁,装备更显简陋的陆军更是束手无策。
曾经倚仗华夏航空力量薄弱而肆无忌惮的日寇,如今终于尝到了被碾压的味道。其实东瀛并非完全没有防空装备,但其技术落后、数量不足。
尤其是当时间慢慢流逝之后,这些缺陷在现代化机群面前暴露无遗。那些师承约翰牛的“砰砰炮”,是连原产国都嫌弃的落后装备,根本无力应对这样的空中打击。
此时,东瀛大本营对此次战役的进展已极度不满。莫说取得关键胜利、扭转战局,就连眼下战况都堪称难堪,甚至以“惨败”形容亦不为过。
冈村司令顺势将责任悉数推给横山勇,并向大本营提交了后者擅自指挥部队南下的证据。若南下作战顺利尚可辩解,问题在于这支进攻部队同样未能讨到便宜。
在永丰、演陂桥一线,日寇第40师团遭遇国军主力顽强拦截。薛司令早已调集两个军兵力布下梯次阻击防线,致使敌军虽能攻破部分阵地,却付出了不小伤亡代价。
薛司令更以巧计破敌:先对鬼子进攻部队稍作抵抗,随后故意放弃部分阵地诱其占领。
如此反复两三次后,第四十师团彻底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若固守已占阵地,兵力必然分散;若弃阵继续前进,又恐后路被国军切断。
加之部队虽攻占多处城镇,却始终未能缴获足够粮秣,补给愈发艰难,其攻势也渐渐成了强弩之末。
日寇第116师团与第58师团,同样深陷补给匮乏的困境。空中,花旗战机持续盘旋轰炸,压制其行动;地面,国军的阻击亦如影随形,时不时发起突袭,让两支部队的推进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