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会一会秦馆长(2 / 2)
人赃并获!
在连夜进行的突击审讯中,面对铁证,这个看似朴实的“孙技术员”心理防线崩溃了。
他交代,自己真名叫孙二狗,根本不是什么省农资公司的技术员,而是园丁手下的一名低级通讯兵。他的任务就是利用伪造的身份,潜入广元镇,利用深夜用电台接收“园丁”的指令,并通过改变施肥示范的田块位置、在特定地点留下标记等方式,向潜伏的墨砚秦馆长传递加密信息。
那批高效复合肥本身没有问题,只是他传递情报的载体和掩护。
他交代,这次园丁给他的最新指令是:确认广元镇近期警戒等级,并评估重启三号渠道的可行性。
“秦馆长的嫌疑被坐实了!而且,敌人果然在打战略矿产的主意!
虽然孙二狗级别低,不知道墨砚的具体身份和三号渠道的详情,但他的落网,无疑撕开了敌人新网络的一个重要缺口,为下一步针对秦馆长的侦查和抓捕提供了关键方向。
天快亮时,孙二狗被秘密押走。
广元镇的清晨依旧宁静,乡亲们并不知道,又一个隐藏在身边的毒刺被拔除了。
林军站在公社门口,望着远处县城的方向。他知道,与墨砚秦馆长的正面较量,即将开始。
这场斗争,已经从广元山的丛林,延伸到了县城看似文明的机关单位。
真正的较量,往往隐藏在觥筹交错和文件往来之中。
他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眼神坚定。
无论敌人隐藏得多深,伪装得多好,只要他们危害国家的安全,他就一定会将他们揪出来,绳之以法!
广元山下的暗战,进入了新的更加复杂的阶段。
孙二狗的落网,如同一块石头投入看似平静的湖面,在特定范围内激起了层层涟漪。
山鹰领导的专案组根据他的口供,加紧了对墨砚秦馆长的秘密侦查,同时严密监控着可能存在的三号渠道。
然而,秦馆长仿佛真的只是一名勤恳的文化干部,每天按时上下班,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整理地方史料,言行举止毫无破绽,与供销社老会计之间也再未发现任何可疑接触。
这种沉寂,反而让林军和山鹰更加确信,对手是条经验丰富、极其谨慎的老狐狸。
他在静观其变,等待风头过去,或者,在策划着更隐蔽的行动。
广元镇这边,进入了最关键的时刻。
高强度的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压力,让林军消瘦了不少,但眼神却愈发锐利。
他将对敌特的警惕深埋心底,全部精力都倾注在带领乡亲们搞好生产上,这本身也是对敌人破坏企图最有力的回击。
胡玉的记者工作为她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她继续深入采访,将广元镇的热火朝天和人民昂扬的精神面貌写成一篇篇生动的报道发往省报。
同时,她利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与人拉家常的便利,暗中留意着镇上的风吹草动。
她与王婶“偶遇”过几次,闲聊中旁敲侧击,但王婶口风很紧,只说是儿子孝顺,问多了便显得慌乱。胡玉判断,王婶可能只是被利用的棋子,甚至不完全知情,真正的关键还是那个供销社的老会计。
这天下午,胡玉到供销社买墨水,恰好遇到老会计在柜台后打着算盘对账。
他戴着老花镜,手指灵活地拨动着算珠,一副兢兢业业的老财务模样。
胡玉假装挑选文具,暗中观察。
她发现,老会计在对完一页账目后,会用指甲在账页的某个特定角落,极其轻微地划一下,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这个细微的动作引起了胡玉的警觉。
她不动声色地买好东西离开,随后立刻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林军。
“标记账页?”
林军沉吟道,“这可能是他记录某种信息或交接信号的方式!必须搞清楚他标记的是什么账目,以及标记的规律!”
然而,供销社的账本属于内部资料,外人难以接触。强行调查又会打草惊蛇。
正当林军和山鹰苦苦思索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时,一个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公社的拖拉机要去县里拉化肥,需要派个跟车的人办理手续。
平时这都是李福或者陈大福的活儿,但这次两人都抽不开身。
林军想了想,决定亲自去一趟。一来确实需要人办事,二来,他也想借机观察一下县里的情况,特别是那个秦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