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冬猎开始了!(2 / 2)
庆祝的篝火熄灭后,他站在公社办公室的窗口,望着被白雪覆盖的广元山,思绪却飘向了更远的地方。秦馆长的逃脱,始终是他心头的一根刺。
他绝不相信那条老狐狸会就此罢休。表面的平静下,暗流何时会再次涌动?
林军向上级申请,将部分狩猎用的枪支弹药正式配发给民兵连,并制定了严格的训练和巡逻制度。
明面上,这是为了保卫生产成果,防范野兽和山火;暗地里,林军希望将这支熟悉山林的队伍,锻造成一支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协助反特斗争的辅助力量。
胡玉的报道《广元山下狩猎忙,集体力量渡寒冬》在省报刊发,引起了不小反响,甚至有兄弟地区的公社来信取经。
这给广元镇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新的关注。林军叮嘱李福和胡玉,接待来访者要热情,但涉及狩猎的具体路线、营地设置等细节,务必有所保留,以防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春雪开始消融,泥土的芬芳预示着春耕的临近。就在全镇上下准备新一轮生产时,一个看似不起眼的消息,引起了林军的警觉。
公社的邮递员,在分发信件时随口提了一句:“怪事,这几天往县文化馆的信件好像多了些,还有几封是从省城甚至外省来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林军立刻想到了逃脱的秦馆长。
文化馆的工作,信件往来本属正常,但在秦馆长刚刚出事、风声鹤唳的当口,信件突然增多,这正常吗?
他立刻通过秘密渠道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山鹰。山鹰反馈:专案组也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正在秘密核查这些信件的来源和内容,但目前看,信件内容都是正常的公务交流或学术讨论,看不出破绽。但山鹰同意林军的判断,这可能是敌人试探性的恢复联系,或者利用公开渠道传递加密信息。
“敌人在投石问路,想看我们的反应。”
山鹰在电话里说,“我们要沉住气,外松内紧。你们那边,一切照旧,不要表现出任何异常。”
林军记下山鹰的指示,但心里已经有了打算。他不能被动等待。
几天后,他召集民兵连骨干开会,布置春耕前的最后一次山地巡逻任务。
“化雪期,山路滑,野兽也容易下山,咱们再把常走的几条道和几个废弃的窝棚检查一遍,确保安全。”任务合情合理。
巡逻队分成几组,林军亲自带了一组,沿着一条可以远眺县城的山脊线行进。
他特意带上了那架缴获的、带有测距功能的望远镜。
在一个视野开阔的高地,林军示意队伍休息。他举起望远镜,装作观察地形,实则将镜头对准了山脚下县城的方向,重点扫过文化馆那座灰砖小楼及其周边。
连续几天的观察,他并没有发现秦馆长的踪影,但他注意到了一个细微的异常:文化馆后院靠近围墙的一棵老槐树下,这几天下午固定时间,总会有一个穿着环卫工制服的人在那里清扫落叶,停留的时间明显长于正常工作量,而且似乎总在同一个区域徘徊。
这个发现让林军心跳加速。
他将这个环卫工人的体貌特征和活动规律再次报告给了山鹰。
专案组动用力量秘密调查,发现那个环卫工是临时顶替生病老员工的,身份背景有伪造嫌疑!
更重要的是,技术部门对文化馆近期信件进行技术分析,发现有几封信的邮票背面,有用微点胶水黏附的、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微型密码点!
敌人果然在用这种极其隐蔽的方式传递信息!
那个环卫工,很可能就是新的联络员!
一张新的监控网悄然撒开。山鹰决定放长线钓大鱼,暂时不惊动这个环卫工,希望通过他找到“墨砚”或者其他上线。
林军全身心扑在生产上,但他明显感觉到,镇子的气氛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
供销社的老会计被秘密带走后,新来的会计业务生疏,账目一度混乱,引起了一些小小的抱怨。
王婶似乎变得沉默寡言,很少再与人闲聊。这些细微的变化,普通群众可能感觉不到,但林军和胡玉却能敏锐地察觉到那平静水面下的丝丝涟漪。
这天傍晚,林军从地里回来,满身泥泞,正准备洗漱,胡玉匆匆找来,脸上带着一丝不安。
“林大哥,我今天去邮局寄稿子,听到两个工作人员在闲聊,说最近镇上好像来了几个收山货的陌生货郎,出的价钱比县里收购站还高一点,但专门指名要某些特定的药材,比如……七叶一枝花、九龙盘之类的,而且问得很仔细,比如长在阳坡还是阴坡,什么时候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