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0(2 / 2)
这次季考却非常简单,随便你写,只要出自四书,孟论语,全都可以。分两天完成。
第二场在第三日,策问一题,诗词一题。
考题是很简单,但是这些日发生了这么多的事,他根本就没有做卷的心思。
这任何时候考试,心情都是很重要的。
心情不好,读了再多的书,也是写不出来的。
好在这有一天多的时间,比起现代科考,这古代是宽松太多了。
春困夏乏秋无力,冬日正好眠。
本就写不出东西,狭小的考舍里更是闷得人发慌。春困到来,就是神仙也挡不住。
“怎么样那宁采臣可答题了”
“回大人,宁相公是看了下卷,然后又睡了。”
这可不是好消息,他需要的是答题,可宁采臣这不过刚因看了卷,带给了他希望,转眼间竟又睡去。
“这天怎么闷热得这样厉害”
天热吗这还是春季好不好。虽然这江南热得早,但清明刚过,又没有下雨,清爽得很。
不过大人说热,身为属下自然不会为这点事而顶撞上司,反而关心道:“天是热,这几日不下雨的事,大人要不升升冠”
“也好。”想了想又说,“春困难熬,若闷出病来,就不好了,与士们送上井水,醒醒耳目也好。”
“是,大人。”
差人退下,立即着人去办,有几个衙役不停地打上井水,用木盆装了,送入一间间的考舍。
送入了井水之后,这天气竟然真的热了起来。
不大会儿功夫,院中便有热气升起,空气都在这热浪中扭曲了。
不仅仅是考场,整个杭州城都是如此。
金山寺内。“有妖孽为恶”一和尚松开捻动念珠的手指,长身而起,取了钵盂,匆匆下山而去。
这次季考由于有任务,所以也有府里的学政下来。
主考更是翰林院的李大声,县学的学官们也只能是打打下手,做个监考了。这阵势之夫,可比拟院试了。
有心人只看这阵势,便知道这一考不同凡响。所以即使天突然热浪滚滚,士们也把更多精力放在答题上,不敢懈怠。
就是这样的情况,这季考却是一人没来,一人睡觉。这学官要不冒汗,都奇怪了。
“这天热得邪性。都说江南热得早,却不知热成这样”李翰林是个大胖,胖是最不耐热的。此刻他身上的官服早已为汗水完全沁透。两个书办提着扇不住在他背后扇着,可即使如此,他仍是大汗不断。
府学教授这会儿已经喝了三壶凉井水,这稍好些。“今年是热得邪性,以往从未热得这么早,这么热过。”
李输林说:“这季考一过便是春闱,现在天都热成这样,到时还不知会热成个什么模样”
衣服都能拧出水来,干脆直接以井水湿衣。
府里的卫学政说:“谁说不是啊别人都说我们这些学政官平日间最为清贵,除了每年的童试和三年一届的大比,平日间都逍遥自在不说,还能桃李满天下。可谁又知道这其中的苦楚和肩上的担有多重”
李翰林说:“希望明后两天能凉快些,否则若是热坏了士,却有些麻烦。”
“正是如此。”府里的卫学政点点头:“李大人,去年六月的邸报不知道你看没有。上面说,浙江府的院试就热死了人,结果,几个主考官都吃了挂落。这次咱们也小心一些,等下着人送些凉水给士们。”
谈到热上,县学的学官也开口道:“正是如此。不如下官去本地大户借些冰来,也好解解这热气。”
“如此也好。”
这江南有的是大富之家。冬季采冰,藏于地窖,夏季用,这算得上最原始的冰箱。
这冬季刚过,各家的藏冰不少,也好借。
可这去的路上,这地热得烤脚。
天气这么热,宁采臣也就睡不下去,用井水洗脸,这水竟是温的。
天气转热,更是落不得笔。
“吾善养浩然之气,其为气也,可抗诸般浊气。”
心静自然凉,浩然正气出,他竟然连汗都没流。
借冰回来的学官,见了宁采臣的养气功夫,真的是既佩服,又恐惧。这气养得已是可怕了。
宁采臣借着这片平静,开始一挥而就。
可这样他仿佛还觉得慢似的,又把右手的笔交到左手,右手又取了一支笔来。
他的种种举动,早有差人报入内堂,考官们连古代空调间都不呆了,任着冰块融化,全都赶到了宁采臣那儿。
他们赶到时,宁采臣已经是左右开弓书写起来。
双管齐下,在两张不同的卷上写了起来,没有一丝停顿,就是考官到了,他也没有停下。
“这”卫学政怒了,他们好好的空调间未呆,却来这儿看一士胡闹。“这个宁采臣到底在干什么”
李翰林却是双目放光,伸手拉住卫学政,小声说:“他这是在同时做两篇不同的文章,不错,不错一心二用,文不加点,果然了得。”
“一心二用,不会吧,还能这样”卫学政惊讶地叫出声来。见影响到了旁的士,又立即低声下去。
卷三:白蛇第85章、旱魃
更新时间:201261411:05:23本章字数:4023
似乎有点明白了
------
“怎么不可以。”李翰林摸着下颌的胡须微笑起来:“不过寻常本事而已,你我虽不能,但并不代表其他人就做不到。据我所知道,蔡相便曾双手做诗。”
“真的可以,怎么可能”
“其实要想有这样的本事也不难,卫大人你下来也可以练练。你可以一手画圆一手画方,慢慢就习惯了。”
“这样啊。”卫学政忍不住伸出左右手食指在衣服上试了试,刚开始还成,可画不了几次,只觉得心浮气躁,就乱了。
到这个时候,他吃了一惊。自己不过画了几下,就彻底乱了。而宁采臣则要同时写两篇文章,从酝酿到落笔,文章的起承转合,都大有讲究。换自己上了考场,也得推敲半天,将前前后后都想个清楚明白,敢落笔。
可眼前这个宁采臣好象根本就是不假思索地落笔。
“这个宁采臣不会是自暴自弃乱写吧”也顾不得考场的规矩,审学政走上前,探头朝里面看去。
这一看,心中顿时大为震撼。
只见那宁采臣两支笔如椽如檩,运笔如飞。
一张卷是俊秀飘逸的王羲之,另外一张卷则是端庄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