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从白蛇传开始 > 分节阅读 55

分节阅读 5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母亲,咱家有牛,不用太过担心。”为了不让宁母太过劳累,宁采臣不得不看着她。

否则宁母肯定是要亲自下地的。毕竟他们亲脱贫还不到一年,宁母还不习惯富贵人的悠闲生活。

就比如现在,宁采臣与她喝起功夫茶,她便不安的很,手与脚总觉得放哪儿也不合适。

“臣儿,即使咱们有牛。这耽误了农时,今年的收成肯定是要受影响的。”宁母担心道。

这种事他帮不上忙,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五谷不分的读书人,这误了农时的补救之法,可不是随口便能说出来的。

“母亲,那今年的租就相应减免一些吧。”

宁母与无数的小市民一样,一边自然是同情佃户的日,一边却同样心疼自己的利益。

宁采臣为她倒上一杯茶道:“母亲,咱家还有处书局,这地里的出产本就不是那么重要。即使全免了,也饿不到咱们。”

宁母虽然舍不得那租,但是她毕竟也是从那日过来的,心中还有着份同病相怜,有着份本善。“好吧为娘听你的。”

自己想行善,却以儿为借口。宁采臣笑了笑,把茶给她。

宁母有了借口,也不再心疼。怎么说这家业也是儿赚下的。自己随便用了,难免心疼。儿却不同,因为这本是他的。

心中放下个大包袱,宁母也不再嚷着去地里劳作。

她想去劳作,本就是为了减低损失,自家的、佃户的。虽然即使有她参加,也减低不了多少,宁采臣家牛、耕犁、水车只要是可以用上的工具,一个不少,纯人力,还是个fu道人家,又如何比得上这些工具,但至少这是她的心意,也是她认为她仅有的。

现在宁采臣开口减免租,她在替儿心疼一番后,也就同意了。

如果不是这场大瘟,宁采臣本是打算今年开春挖水渠的。当然这只是为了浇灌庄稼之用。

一般穿越者会做的挖水塘养书,他发现他做不了,不,应该是不用养。

这里的河水里,用竹枪都能插上鱼来。

鱼多的都能从水里跳出来,哪还用养,浪费那粮食精力做什么一不小心,这ォ便成了傻。

宁采臣留下宁母喝茶,一个人去看书。

而宁母哪闲得住,宁采臣前脚离开,后脚她便烧水,喂鸡喂猪什么的。

为了宁母有事可做,宁采臣可是买了三十只鸡,三头大母猪。而饲料也是买的豆腐张的豆渣,每天都由他送来。

这豆渣可以做豆饼,不过宋人生活水平不错,这吃起来有如硬纸的豆饼,销路一直都不好。宁采臣要买,还省了他一道工序,自然乐意送来。

宁母忙活起来,宁采臣只是一笑,没有干预。这不是他不孝,更不是他在乎那么点小钱,而是劳动之人是闲不住的,闲下来反而会病了,这是后世无数实例证明了的。

当然他也不是一点儿si心没有。宁采臣也不知宁母是怎么想的,当她知道白氏医馆是一对姐妹的产业后,竟然一个人独自跑了过去,围着白素贞便打转。回来后便说:“官家小姐,臣儿啊你要努力了啊”

当时惊的宁采臣差点没穿桌底下。

因为宁采臣与许仙一样,同样是怕蛇的。只是没有许仙那么严重。

他与小青初遇时,可也同样是吓得动弹不得。

有了浩然正气,他有胆量对抗妖魔,但这不等于他同样可以与蛇相爱。只想想,他便身体发毛。

这一点,他是佩服许仙的。

等等,不对。他似乎曾经想过用“人生若只如初见”泡美眉,白素贞绝对称得上美女。

白素贞人美,会法术,又知道心疼人

这绝对是贤妻良母型,与宁采臣更是绝配,但是宁采臣从始到终都没打过白素贞的主意,反而一意搓和他们

这会不会就是叫“恐惧压制了本能”什么他们结合必须要经过自己,说不得也只是这怕蛇的一种具体表相。只是一般人害怕会选择躲,而他却是贴近了解掌控。就像对那些妖魔鬼怪一样。

因怕而去了解的人啊真是说不出是叫自si,还是一种病症了。

跟在宁采臣身边是夏侯剑。

自从他病好转以来,便一直跟着宁采臣。右手的绑带挂在脖上,也不愿意离开。

装13太过了啊

他只是了解宋朝人的文化水平很高,却忘了这眼界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后世小说中的人物。什么无情剑、魔剑,那是什么这不是坏的吗怎么也会成为剑道

他不明白,真的不明白。所以他要跟着宁采臣,跟着宁采臣学习学问,直到他能明白为止。

前面都明白不了,后面他更是不抱希望。王剑、佛剑、天剑,他没有共鸣,不像是他需要的剑道。

卷四:序战第116章、闲赋田园

更新时间:201261411:05:55本章字数:4550

宁采臣认真诵读着经史典籍,渴望从中获得更大的力量。

只是现在与开始时不同,他已经知道了浩然正气是什么。悟是悟不出浩然正气的。

可推动人族发展

还是做官更快一些。

经史典籍没有为官之道,却是为官必考。

说实话,宁采臣也知道如果他加入蒙古,应该更加有助于人道衍化,毕竟蒙古是打到了欧洲的。但是大丈夫一世有所为,有所不为。

如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那么与贪官污吏,又有何曲别

不,是危害更大了。蒙古入侵带去了华夏文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这一切说不得便有修士参与其中。

他们或许不像宁采臣得窥人道,但是助王者成事有气运功德,这是所有修士都知道的事。

宁采臣认真的读着书,今后的事今后再说。后世之事不可预料,一味担心,不如只争朝夕。

宁采臣一遍又一遍地读着书。反倒是夏侯剑忍不下去了。

过目不忘的本事,不是人人都有的。为了这经史典籍,宁采臣是拿出他高考啃英语的劲头。

没办法,这古人讲究个引经据典。你写文章时,并不是把意思写出来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引经据典的准确性。不差一字,这是士的必修客。

黄庭内景经作为字典之始,帮他理解是正常,可不会帮他记住。特别是矣、已、噫这些助语词,简直比英文字母还闹心。

因为据诸葛卧龙书上所说,这要弄错一字,这段语还不如不写。不写,考官还不会太在意。若写差了,那是立即会“优变良”,考官们是绝不会心慈手软的。

现代那种单记某字某单词的备考手段,是绝对没有艺术感可言的。

忍受一天、两天,却难以忍受十天、八天。

夏侯剑还是没有坚持住。“公,剑之至高境难以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