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0(2 / 2)
听说西夏人还专为此取了个名号-“竞食”。
意思是汉人把饭菜都做熟了,他们只要来吃就可以了。
当然,这样的劫掠是称不上作战,朝堂上是一般不会外传的。
只是宁采臣是后世之人,这世界虽与历史不完全一致,大体还是相同。很有几分,细节不问,大势不改的味道。
说军人是国家的支撑,不是这儿人多,说不得这儿的军将都会痛哭出声。
多少年了,终于出了一个体谅咱们军人的文人了。
这些年来,哪一次不是有功是文官领导有方,决胜于千里之外。有过,则全是他们武人贪生怕死。
文人书写的历史,宋朝是公认的军武最弱的朝代。什么武将不会训练士兵,贪生怕死例举了不少。
可真的如此吗
在面对整个世界都无敌的蒙古骑兵时,是宋朝,坚持了半个多世纪。
而另一个号称“满万不可敌”的朝代却为人揍得屁滚尿流,即使是在早期,还在辽东时,面对沙俄的开拓者哥萨克骑兵,也是只有逃跑的份。
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宋朝可当此称。
文衙内更是高兴,本来宁采臣便是文人,还是个大,他真的很担心自己只找来武人,没有文人,宁采臣会不高兴。
“既然大家如此投缘。宁相公何不做诗词一首以贺。”
宁采臣这么给他们武将面,他们当然也要给宁采臣面。一个文人的面是什么当然是他们擅长的了。
只是这却有些为难宁采臣了。不为别的,这夸宋朝兵将的诗还真不好远。封狼居胥,那是人汉朝。十三道金牌,是绝对不能写的,再说还没发生呢
“来人,取酒来。宁相公得大碗吃酒,有诗。”文衙内央人去取酒。
武人爱什么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宁采臣这“习惯”立即让他们觉得亲近不少。
可宁采臣敢喝吗
一会儿月上柳梢头,他还有戏要演呢他可不想变成夏侯剑第二,从屋瓦上掉下来。
从小便打熬身体的夏侯剑都摔坏了胳膊,现在还架在脖上。要是他,非摔断了骨头不可。
宁采臣赶快提笔做写状,可还是没躲过。军将们亲自为他倒上的酒,他能不喝吗
如果他是这时代的人,大可一句:“粗鄙之酒,文人岂能饮得”
可他不是。虽然大口饮酒得了军将的赞许,却也同时上头。
不敢再饮,立即提笔写下: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滚滚长江向东流逝,不再回头,多少当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是与非、成与败何必太在意,都会过眼而去,只有青山依然屹立,太阳依然东升西落。白发苍苍的渔翁与樵夫泊船江面,早已习惯四时变化,难得见了一次面,便畅饮一壶浊酒,笑谈古今。
书写宋朝兵将,这首词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没有三国演义谁知道关云长是哪根葱,多少英雄人物,只有写了,会为人所知。不写,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这和宋朝兵将多么相似。
宋朝兵将注定了他们的故事成不了经典,即使有说岳全传也经典不了。因为在其中文人的分量太少了,文人发挥的作用太少。没有诸葛孔明的三分天下不说,就连周瑜的二分天下都没有。就更不用说先主一事无成,直到诸葛亮出山。
这是什么文人的地位还能比这更高吗
可说岳全传倒好,文人们都扮演了什么角色。写阵图,打败仗;违了文人的军令,打了胜仗。事后,文人还报复。
这样文章得不到文人的认可,还经典,我连你民族英雄的称号都摘喽。
“好,好词啊”
此词一出,立即便打动了所有的武人。
宋朝太特殊了,宋将是不能搞立志杀敌之类的,你若成了名将,就要小心了,小心官家的猜忌,谁让赵匡胤得位不正,其弟又没有统一华夏。
如果宁采臣真写出什么封狼居胥,他们还真不敢要。可这词不同,他们每个人都想讨要一副。
这古人之间赠送字画的关系绝对远超其他礼物。一副亲笔字画便是一个承诺,今后遇了什么事,是可以拿着这字画,找上门去,求人办事的。
而只要这事情不是确实无能为力,文人们一般是不会不办的。
宁采臣显然忘了这点,酒意之下,不仅写了,还再度秀了一把双手持笔,每人都写上了一幅。
閣
卷四:序战第126章、开幕
更新时间:20126189:12:26本章字数:4250
晕写感言弄得把昨天是星期天都忘了。
-------------------------
春闱眼见着便要拉开了帷幕,已经到了宋徵宗选中考题的阶段。但这个时候,御史言官马钧却把一士子告了。
宋朝一直在意的是掌兵的军将,对士子文人的狂放之举,是不甚在意的。
每一任老皇帝都会告诉他的继任者说,要拉一批,打一批。我们皇家拉的是文人士大夫,打的是武将。
可这不能明说。
不处理吧御史又揪住不放,毕竟这是他的工作。
处理吧一个度,却很难掌握。重了,寒了天下士子的心。再说这个士子真的很有文才,他的词句,朕与美人都很喜欢。
问题是,这事一处理,它就小不了。
为难
心情不畅
自从半个多月前,宋徵宗勾搭上了红楼女李师师,他便常往那儿跑。
现在这事又牵扯到了李师师喜欢的词人,他便与她说了。
“咯咯。”李师师笑了,“奴听闻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本朝不以言罪人,一小小秀才,感怀赤壁,王朝更替,也是罪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