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8(2 / 2)
“我也不知道,他总是这样。”
“那你总该知道他在哪座山头落草吧”
“他不说。他说他很快便不再是草寇了。”
宁采臣明白,看来他是一门心思想考个秀才。不过山贼可以考秀才吗考上了,又能真的就成了秀才吗
宁采臣摇摇头,觉得这真的是块绿林的奇葩。
在这山贼开的客栈过了一夜,虽然这里的厨子的手艺不怎么样,但份量实足。
更难得的是早餐便是肉食。吃得宁采臣油腻不已,还一个劲问宁采臣吃够了没有,没有锅里还有。
宁采臣奈不过,又要了碗汤。
一个能把人头埋进去的海口大碗,满满一碗汤,却飘着二指厚的油屋。
这怎么喝
不是宁采臣知道虽然宋人生活水平很高,但是肉食还是好东西的话,他恐怕都要怀疑他们是在整自己了。
-----------------------------------
汗做小三不如小二给力啊掉下来了。一万二更,试了一下。做为非职业写手,白天要工作,实在吃不下。只能感谢一下
冰舞长空的更新票了。
卷四:序战第139章、春闱
更新时间:201262216:54:02本章字数:3952
------------------------
这伙山贼真是拿宁采臣当姑爷看了,顿顿都有肉吃。不是真心实意,谁又舍得这么顿顿大鱼大肉的。
饿了,是牛、羊、鱼肉,渴了是牛、羊、鱼汤。搞得宁采臣不得不嚼些茶叶,这肚中油水太多,也会生病的。若是因为吃肉病了,宁采臣觉得那人可丢大了。
宁采臣这么委曲自己,还是因为十三娘。十三娘对他说,就让他帮自己一把,这样爹爹就不会让我嫁人。
宁采臣不知道一直喊打喊杀的十三娘为什么见了人之后,会变成乖乖女。不过这也算不是坏事不是吗女儿杀父亲好说不好做啊
这一日,宁采臣继续扮演着他的准女婿的角sè。中年文士匆匆而来,拉起宁采臣的手,便说:“快,快走”
“伯父,到底发生了何事”
“你说你也是,明知春闱都开始了,你却还不去考,反而耽误在了我这。你为了十三娘连科考都顾不上了,我都不知该夸你,还是该打你。”
中年文士说的十分ji动。自从他得知宁采臣就是杭州有名的大才子后,一切都变了。吃,是怕吃不好;喝,怕不和胃口;唯,更是把自己的卧房也让出来了。
春闱开始了,十三娘告诉他,因为她这事,宁采臣才没有去科考。他当时就急了。
知道是这么回事后,宁采臣表现得一点儿都不急,反而笑着劝他道:“伯父,今科考不上,来年再考也就是了。”
宁采臣也想考,可他实在没有必胜的把握。谁也不敢保证,这考题便是自己知道的题。一鼓作气是好,可也有二而衰,三而竭之说。
中年文士两眼一瞪,噬人而食的样子:“说什么混帐话你是必中的命。走走,赶快与我去考。”
宁采臣苦笑道:“伯父,就是我想考,可我是杭州人氏,在这山东也考不得。”
中年文士大手一挥:“无须担心,在这山东,我还有三分薄面。我已求柴大官人写了书信,言你滞留山东,不得不在山东备考。”
士子外出游学,如果误了归期,是允许在本地参考的。
当然这只是允许,其中关节少不了。由此可见这十三娘的父亲在本地做贼寇是真的做的不少,已经做到与官府勾结在一起了,可称之为官贼。
前世时,便有人教过他。这黑社会哪个朝代都少不了,聪明的官府为了减少黑社会的副面影响,会保留这些人,以这些人聚集本地区的黑社会,加以约束。这比无序状态,治安要好的多。
甚至更进一步,平日给些业务,既养了他们,同时在某些时候也可以让他们为官府出力。
他显然便是这种情况。
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他求的事不算是个事。
进士科的春闱与秀才考不同。
天下秀才何其多,如果全招到京城来说,不说这路费,单是巨量的基数也难为死人了。所以直接就在地方考,考过来,真有进士之才的,你再进京来考。
这一点显得很人xg。
只是如此却苦了宁采臣了。今年又与往年不同,一听说来的是杭州才子宁采臣,山东的官哪有不同意的道理。
江南的文才本就胜过江北,多一个人,用现代话来说便是多一个升学率。
根本都不用宁采臣说什么,他一来,便被山东的官员放到了夹号之中。
窄窄的夹号,他是叫天不灵,叫地不应。
十三娘的爹是一点儿解释都不听,只是满心希望宁采臣给他考个进士回来。
宁采臣能考吗
他不能。
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站队的问题。
你一个江南的士子,你先说今年不考,人却跑到江北去考。你这是干什么南方人不做,做北方人吗
这是官场的站队。诸葛卧龙给他的书上写的明白。
一般人是不知道这个忌讳,但是这个潜规则确实存在。
考不上也便罢了。回去后,也可以说是习惯下科考的氛围。可若真考上,那你就惨了。
北方人你不是。南方人不认可你。
一辈子就都完了。
没有官路的人道,虽然依然是人道,但是却绝对是不完整的人道。
这个险,宁采臣不能冒。
他最大的底牌便是人道了,他还想着用这底牌,从仙道那儿讨要一些长生丹,他是不用,可宁母需要。
仙道讲究抛家弃子,太上忘情。而三纲五常才是人道,是故他选了人道,而没有选立可长生的仙道。
这试考不得,他却也不是什么都没做。先是睡觉,哪管外面昏天黑地的,只是睡觉。
“那个士子答题了没有”本地主考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看他那样子是武人多过文人。
身材太过魁梧,所以文人的俊秀儒雅,是与他一点边也不沾。
大概正因为这外貌区别,北方士子与南方士子终宋一朝,一直不和。
“回大人,他不仅没有答题,反而睡起觉来。”
“哼还以为是个什么大才子,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