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3300万颗大伊万的终极武器(1 / 2)
按照目前的推测,下一步就是演化成黑洞。但是黑洞就是终极了吗?
倘若敌人有破坏底层物理架构的能力,比如说瓦解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相互作用力、引力相互作用力等四种基础相互作用,那么黑洞是不是也要崩溃。
如果敌人拥有改变局部时空物理参数的能力,那么应该如何应对?
林长康越是接触这些基础理论,越是深感宇宙的深邃恐怖。
他必须不断地将自己的力量,不断的接近宇宙本质,才能够不被更底层的力量破坏。
中微子作为轻子的一种,可以说是基本粒子了,可是它还不够本质。
根据林长康的观察与研究,夸克似乎是一个更加微小的粒子在时空内按照一定规则移动形成,这条移动路径就像一团极其错乱的线团。不同的夸克通过路径的重合,从而形成质子和中子等。
中微子也是一样,只是中微子的粒子的路径比较直,所以可以很容易地从各种线团中穿过,这也许就是它穿透性极强的原因。
这些构成夸克或者中微子的基本粒子看起来是同一种,只是由于时空移动路径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差异。
甚至希格斯粒子,也是由这种基本粒子运动而成。这种基本粒子,或许可以称为“本源粒子”了,
只是让林长康疑惑的是,为什么同样的本源粒子,会有不同的移动路径,从而构成不同的基础粒子?
是什么赋予了它们这样的规则?而又是什么支撑它们运行这样的规则?
这些问题,林长康目前无解。林长康将他的发现上报,中央指挥部立即组织全世界还剩下的顶级物理学家一同研究。
物理学家们欣喜欲狂,因为根据林长康的发现,他们终于看到了大统一理论,终于把四大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只是结果颠覆了现有理论,与他们现有的物理学理论完全不同。这个结果打破了他们的直觉和认知,甚至挑战了他们对于宇宙的本质和基本构成的理解。
这也不是什么问题,物理学本来就是不断颠覆前人理论的过程,也许哪天真的无法颠覆了,才叫物理学家们绝望呢。
不过面对林长康的疑惑,物理学家们一时也给不出答案。一来现实已经颠覆了主流理论,他们需要构建新的理论。二来,现有的手段甚至无法观察到本源粒子,一切性质全靠从林长康这里获取,而林长康其实也是模糊感知,而且林长康探测手段的独特性,让他得出的结果和现有物理语言有较大差异的。
面对这样的情况,物理学家们想要深入研究本源粒子,就只能等待种道成功,成就超凡,从而研发中微子探测设备,利用中微子进行深一步的探测研究了。
靠对撞已经不现实了,或者说依靠现有理论建造的对撞机已经达到了极限,基本上是不可能对撞出本源粒子了。
为了对超凡进行深入研究,早已经有一批各学科的科学家,工程师,尤其是物理学家和机械工程师成就超凡,作为专职的超凡研究员。
暂时没有答案,那就不去头疼了。林长康现在就专注于希格斯场和希格斯粒子的研究。
对撞器不断地对撞出希格斯粒子,雅赞高能粒子对撞系统经过林长康使用神力改造过,对撞器的粒子束更加集中,能量利用效率更高,每次对撞都能够产生足够数量的希格斯粒子,任由林长康研究。
林长康的研究方法倒也粗暴,他的神力弥漫在对撞室当中,利用中微子的穿透性,对希格斯粒子进行接触式研究。
现在,林长康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他捕捉到了一些希格斯粒子,可以短暂构建希格斯场,当粒子经过希格斯场的时候,质量会增加,速度会降低,但是它们的能量并没有增加,也就是说它们的能量相对守恒。这意味着,希格斯场可以作为一种防御手段,抵御外来的攻击,特别是面对光速以及亚光速级别的攻击时候,它们能作为减速器,极大地降低这些攻击的速度。而且就算是神力中微子,也会受到影响。
这样一来的话,就可以利用它进行防御了。
不过现在还不能进行实战,构建的希格斯场实在是太微弱了,覆盖范围小,而且存在时间也短暂。林长康试图用神力转化为希格斯粒子,不过由于它们是同一层次的存在,想要转换颇不容易,这又涉及到本源粒子的研究了。
物理学家们给林长康提供了一个建议,通过雅赞高能粒子对撞系统黑洞实验的研究成果,微型黑洞有一种特殊的机制,它似乎可以复制输入的粒子,在蒸发的同时喷射出大量所复制的粒子。
林长康在太空中聚集大量的中微子,在神力的作用下,赋予其极大的能量进行撞击,从而产生微型黑洞,然后注入希格斯粒子,微型黑洞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蒸发,有可能喷发出大量的希格斯粒子。
为了保证安全,这项实验必须在数十万公里外的太空中进行。否则如果出了什么岔子,整颗星球都会受到影响。
战事看起来一时之间没有太大变化,林长康搭乘烛龙一号,来到了距离地面三十万公里外的太空中。
在这里已经提前运来了一座空间站,空间站中布置有强力的聚灵阵法,可以降低林长康的劳动强度。
大量的中微子在这里凝聚,经常看盘坐虚空之中,幻化出高达万米的法身。这又是一个由研究者研究出来的技能“法天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