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模拟日军进攻的防御演练(1 / 1)
初夏的太行山脉,绿意盎然,军工车间周围的山林里,树叶长得郁郁葱葱。李铮站在车间的屋顶上,望着远处的山口,心里却始终有些不安——随着车间生产规模的扩大,武器产量的提升,日军对车间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之前日军已经多次派特工和战机来破坏,虽然都被成功击退,但李铮知道,日军绝不会善罢甘休,很可能会派地面部队发动进攻,试图彻底摧毁车间。
“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提高车间的防御能力!”李铮暗下决心。他立刻找到张大山,提出组织车间人员与守卫部队联合开展防御演练的想法,模拟日军突袭时的场景,提升大家的协同防御能力。
张大山非常赞同:“李铮,你考虑得很周全!车间是咱们的军工命脉,绝不能有任何闪失。我立刻调派一个连的战士,配合你们开展演练!”
很快,演练方案确定下来:模拟日军一个小队(约50人)携带重机枪、掷弹筒等武器,从车间西侧的山口突袭,试图突破防线,破坏炼钢炉和机床设备。车间人员与守卫部队分为三个小组:转移组负责在日军突袭时,快速转移关键设备和物资;防御组负责布设地雷、构筑临时工事,阻击日军进攻;反击组负责在日军被阻击后,组织反击,歼灭或击退日军。
演练时间定在三天后的清晨,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所有参与人员都不知道具体的演练开始时间,只能时刻保持警惕。
演练当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车间里的工人们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突然,车间西侧的山口传来一阵“枪声”(用鞭炮模拟)和“呐喊声”,演练正式开始。
“日军突袭!各小组按预定方案行动!”刘满仓(担任防御组组长)立刻吹响了警报哨,大声喊道。
转移组的工人们听到警报后,立刻放下手里的工具,按照之前的分工,冲向各自负责的设备和物资。王二柱和几名技工负责转移精密量具和简易车床的核心部件,他们用事先准备好的帆布将量具包裹好,扛在肩上,快速朝着防空洞跑去;陈婉儿和几名女工负责转移弹药,她们将装好的手榴弹和掷弹筒榴弹装进木箱,两人一组,抬着木箱往防空洞转移;李铮则负责指挥转移组的整体行动,确保关键设备和物资都能及时转移。
防御组的战士和工人们也迅速行动起来。他们推着事先准备好的装满砂石的木箱,在车间西侧的路口构筑临时工事;同时,几名战士快速跑到车间周围的地雷区,将之前布设的模拟地雷(用木盒制作,上面插着小旗子)的引信“连接”好,做好阻击准备。刘满仓则带领几名战士,埋伏在临时工事后面,拿着步枪,瞄准山口的方向,随时准备“射击”。
很快,“日军”(由战士们扮演)从山口冲了出来,他们穿着日军的制服,拿着模拟的重机枪和掷弹筒,朝着车间的方向发起进攻。
“开火!”刘满仓大喊一声,防御组的战士们立刻朝着“日军”的方向开枪(空包弹),模拟阻击。“日军”也不甘示弱,用模拟重机枪朝着工事扫射,还发射了模拟掷弹筒榴弹(用烟雾弹代替)。
一时间,车间西侧的战场上,“枪声”大作,烟雾弥漫,场面十分逼真。转移组的工人们在“枪声”中,加快了转移速度,不到20分钟,所有关键设备和物资都安全转移到了防空洞。
“日军”在防御组的阻击下,前进受阻,只能龟缩在路边的土坡后面,与防御组对峙。这时,反击组(由张大山派来的一个排的战士组成)从车间的东侧绕到“日军”的后方,发起突袭。
“冲啊!”反击组的战士们大喊着,朝着“日军”的后方冲去。“日军”腹背受敌,顿时乱了阵脚,有的“士兵”假装中弹倒地,有的则转身逃跑。
经过半个小时的“战斗”,“日军”被彻底击退,演练圆满结束。
演练结束后,李铮和张大山召集所有参与人员,在车间的空地上召开总结大会。
“这次演练总体来说很成功,”张大山首先发言,“转移组反应迅速,在20分钟内完成了关键设备和物资的转移;防御组布设工事和地雷及时,成功阻击了‘日军’的进攻;反击组配合默契,顺利击退了‘日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防御组的工事构筑不够坚固,反击组的突袭时间稍微晚了一些。”
李铮也补充道:“通过这次演练,我们明确了各小组的职责,提升了协同防御能力。但大家不能掉以轻心,这次只是模拟演练,真正的战斗会更加残酷。接下来,我们要针对这次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第一,加固临时工事的材料,准备更多的砂石和木板;第二,优化反击组的突袭路线,提前做好隐蔽准备;第三,加强对车间人员的军事训练,提高大家的应急反应能力。”
参与演练的工人们也纷纷发言,分享自己在演练中的体会和发现的问题。王铁锤说:“这次演练让我意识到,光会炼钢还不够,还要学会保护车间,以后我会积极参加军事训练,争取在关键时刻能帮上忙!”
陈婉儿也说:“转移弹药的时候,我们一开始有些慌乱,后来在李主任的指挥下才恢复秩序。以后我们要多进行这样的演练,提高配合的默契度。”
总结大会结束后,李铮立刻组织人员,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他们准备了更多的砂石和木板,存放在车间的角落,方便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构筑工事;同时,重新规划了反击组的突袭路线,在路线上设置了隐蔽的掩体;此外,还制定了详细的军事训练计划,每天早上组织车间人员进行半个时辰的军事训练,包括队列、射击、隐蔽等基本技能。
几天后,李铮又组织了一次小规模的防御演练,这次演练中,各小组的配合更加默契,防御组的工事构筑更加坚固,反击组的突袭也更加迅速,演练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李铮站在车间的屋顶上,看着工人们和战士们认真训练的身影,心里踏实了不少。他知道,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在日军真正进攻时,保护好车间,确保军工生产的正常进行,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早日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夕阳下,车间周围的山林里,工人们和战士们的训练声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军民团结、共御外敌的动人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