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424章 谁在灶前,谁就是君

第424章 谁在灶前,谁就是君(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灰落在案上时,苏锦黎没有动。

她只静静看着那截焦布上的两个字——“他在”。

风从窗外挤进来,吹得烛火一斜,紫砂罐的影子晃了晃,仿佛真有谁站在暗处,无声注视。

李槐死了。

三百里外,青阳隘的雪埋了他半身,最后一口气还替她拦下追兵。

可他的魂,竟顺着东南风回来了。

不是鬼魅,是人心未冷,是火种不灭。

她合上奏报,指尖在纸上停了片刻。

灾情年年有,但今年不同。

朝廷压粮不发,世家囤米如金,百姓熬不住,只能等一碗粥从天而降。

可他们不知道,这碗粥,是有人拿命换来的。

她起身,吹熄烛火,推门而出。

夜色沉沉,王府偏院一间密室亮着微光。

沈琅、谢无尘、周砚舟已候在门外,皆着素衣,面无表情。

他们是她这些年一点点拢过来的人——一个被贬的御史,一个江湖游医,一个流放归来的旧臣之子。

都不再信朝廷,却还信一件事:人不该饿死。

“进。”她说。

四人围坐,炭盆微红,映着墙上映出的影子,像一场即将点燃的火。

苏锦黎开门见山:“冬至次日,天坛祭天,皇帝要率百官行大典。我们不让他独占‘天命’。”

三人抬眼。

“我要京城百巷,同日开灶。”

沈琅皱眉:“你是说……百姓不祭天,改祭灶?”

“不是祭。”她摇头,“是宣告。以炊烟为香,以碗声为钟,以百家饭为供品。每家灶台升起,便是对天地说一句:我们活着,靠的是自己烧的火,不是龙椅上的那一句恩典。”

谢无尘低笑:“你这是要立另一个朝廷。”

话音未落,帘外一声轻咳。

萧澈披着玄色斗篷走了进来,脸色苍白,唇无血色,可眼神清亮得吓人。

他扶着侍从的手坐下,咳了几声,才缓缓道:“你们要另立一个朝廷?”

苏锦黎直视他:“我们只是让所有人记得——养活他们的,从来不是龙椅,是灶台。”

室内寂静。

良久,周砚舟低声问:“百姓会听吗?”

“已经听了。”她从袖中取出一张纸,递过去,“徐醒今早在鼓楼前讲的新篇,不到半日传遍九城。”

沈琅接过一看,念出声:“古有天子祭天,今有万民祭灶。谁掌玉玺?不重要。谁掌火种?才是真君。”

他念完,手微微发抖。

这不是反诗,却比反诗更锋利。

它不动刀兵,却斩断了皇权与天命之间的那根线。

“明日我就去东市茶肆,”谢无尘忽然道,“找徐醒,让他把这段编成鼓词,配上曲子,叫孩子们也能唱。”

“我联络城南十三坊的里正。”周砚舟接话,“只要各家肯支一口锅,就能煮一锅饭。不求多,一人一碗,够暖身子就行。”

沈琅沉吟片刻,终是点头:“我可以写几封信,送到几个闭门不出的老尚书府上。有些人,未必想看皇帝一手遮天。”

苏锦黎颔首,目光转向萧澈:“你会阻止我吗?”

他靠在椅上,手指轻轻敲着膝头,像是在数节拍。

半晌,低笑一声:“你说呢?若我阻止,你还会信我吗?”

她没说话,但眼神松动了一瞬。

他知道她在赌什么——赌民心可用,赌皇权有缝,赌一场无声的祭礼,能比千军万马更震宫墙。

三日后,鼓楼晨钟未响,徐醒已立于石阶之上。

他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袍,手里一把铜铃,身后架起一面牛皮鼓。

人群从四面涌来,里三层外三层,连屋檐上都蹲了人。

惊堂木一落,满街静默。

“列位街坊,今日不说英雄,不讲帝王。我说个新题目——《万民祭灶》!”

鼓声骤起,如雷滚地。

“古有天子祭天,焚香三十六坛,玉帛堆成山。可那香,烧的是百姓税;那帛,织的是孤儿寒。如今呢?如今咱们不等旨意,不跪金殿,家家户户,灶膛点火,铁锅冒烟!”

他猛地一击鼓心:“谁掌玉玺?不重要!谁掌火种?才是真君!”

话音落下,人群中爆发出一阵低吼。

有人当场转身回家,砸了堂屋那块“敬天畏帝”的木牌,换上一块新刻的——“灶前家训:米要省,人要善,碗要端平”。

崔明远得知消息,怒不可遏,立刻派差役前去捉拿。

可当捕快冲到鼓楼下时,眼前景象让他们愣住。

整条街的百姓,不分老少,全都捧着陶碗,静静站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