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寰海同风(2 / 2)
“永兴号”与“镇远号”的主炮开始了精准的远距离射击。炮弹如同长了眼睛般,精准地落在预设的标靶区域,巨大的爆炸声和水柱展示了毁灭性的力量。岸上的殖民者被这远超他们认知的射程和精度震慑住了。
与此同时,精通葡语的靖安司人员,已乘坐小艇抵达港口,向葡萄牙总督递交了国书。国书以大明皇帝的口吻,要求葡萄牙人承认大明对满剌加的宗主权,并允许大明舰队自由通行和使用港口。
在绝对的实力威慑与外交斡旋下,葡萄牙人最终选择了妥协。大明龙旗第一次在满剌加海峡上空高高飘扬。
穿越马六甲海峡,一片更加浩瀚的蓝色疆域展现在远征舰队面前——这就是西洋(印度洋)。根据缴获的海图,舰队一路向西,抵达了古里(卡利卡特)。
在这里,他们见证了与东方截然不同的文明景象。繁华的港口停泊着各式各样的阿拉伯帆船、印度商船,甚至还有几艘绕过好望角而来的葡萄牙卡拉克帆船。皮肤黝黑的商人兜售着宝石、香料、象牙等异域珍品。
格物院的学者们如饥似渴地收集着各种动植物标本,记录着星座方位以修正航海图,并与当地的学者进行交流。靖安司人员则混迹于市井,收集着关于西方世界的情报。
在古里停留补给期间,张继业接到了来自国内的第一封无线电讯息。讯息由永兴皇帝亲自签发,内容除了询问舰队状况、表彰首战功勋外,还通报了国内的最新进展:北疆至金陵的有线电报网络已全线贯通;第一条实验性铁路在京津间动工;基于林奇理论设计的首台实用型内燃机成功运转……
“陛下和林师,在国内创造了不亚于我们远航的奇迹。”张继业将电文传阅诸位将领,所有人都感到心潮澎湃。他们并非孤军奋战,在他们的身后,一个正在经历前所未有变革的强大帝国,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补给完毕,舰队继续扬帆西进。依据古里商人提供的模糊信息,他们朝着一个被称为“非洲”的陌生大陆航行。经过数日的航行,一片望不到尽头的黑色土地出现在西方海平线上。海岸线陡峭而荒凉,与东南亚郁郁葱葱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舰队沿着海岸线谨慎向南航行,遭遇了巨大的风浪和复杂多变的海流。原始的罗盘在靠近这片大陆时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幸好事先准备了根据星辰位置校正航向的预案。
在一个平静的海湾,舰队首次登陆这片神秘大陆。士兵们建立了简易的营地,学者们则迫不及待地开始勘探。他们在这里发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动植物——高大的猴面包树、成群奔跑的斑马、体型硕大的犀牛……
“立碑!”张继业下令。
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被矗立在海湾最显眼的高地上,上面用汉字、阿拉伯数字和经纬度清晰地刻写着:
**“大明永兴四年,帝国远征舰队至此,宣示此地方圆千里为大明皇帝永业之地,赐名‘永乐湾’。后世臣民,当谨守之。”**
石碑落成的那一刻,所有船员面向东方,整齐跪拜。礼炮轰鸣二十一响,悠长的回音在非洲大陆的海岸线上回荡,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全球性帝国时代的到来。
站在石碑旁,张继业打开航海日志,郑重写下:“永兴四年七月丙午,舰队抵非洲东岸,立碑宣示主权。自此,星槎万里,寰海同风。大明之疆域,已非旧志可载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