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入职:崭新的“战场”(1 / 2)
短暂的休整和与家人的团聚之后,带着尚未完全平复的时差和愈加清晰的使命感,林雪和徐航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了那家位于北京西北郊、代号为“707”的研究所报到。与周围日益繁华、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不同,研究所的大门显得朴素而庄重,持枪哨兵肃立,一种不言自威的静谧与严肃感扑面而来,瞬间将他们从市井的喧嚣中剥离出来。
办理完严格的门禁和入职登记手续,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向主办公楼。一路上,绿树成荫,道路整洁,偶尔有穿着白色或蓝色工装的研究人员步履匆匆地经过,低声交谈着他们听不懂的专业术语。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种专注和机密的气息。
让他们略感意外的是,在办公楼大厅迎接他们的,竟是研究所的副主任,杨明宇本人。杨主任约莫五十岁年纪,身材不高,微胖,穿着一件半旧的夹克,头发有些花白,但眼神异常明亮、锐利,透着一股实干家和技术领导者特有的精气神。他脸上带着温和却不失威严的笑容,主动伸出手。
“林雪博士,徐航博士,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了!”杨主任的手温暖而有力,语气真诚,“早就盼着你们来了!”
这番礼遇让林雪和徐航有些受宠若惊。他们原本以为最多是人力资源部门或者项目组负责人接待。
“杨主任,您太客气了,叫我们小林、小徐就好。”林雪连忙说道。
徐航也点头附和:“能加入707所,是我们的荣幸。”
“哎,人才难得,尤其是你们这样既有国际视野,又有报国之心的青年才俊!”杨主任摆摆手,语气感慨,“所里对你们寄予厚望啊。走,我先不带你们去办公室,带你们到处看看,熟悉一下咱们的‘新家’!”
杨主任没有急于安排具体工作,而是亲自充当起了“导游”。这个举动本身,就传递出非同一般的重视。他首先带着他们参观了研究所的主体科研大楼。
踏入大楼内部,眼前的景象让林雪和徐航都暗自惊叹。这完全打破了他们脑海中对于国内科研机构“陈旧”、“落后”的刻板印象。大厅宽敞明亮,指示清晰。走廊两侧是整齐的实验室,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里面摆放着各种他们熟悉甚至在某些方面比国外实验室还要新的高端设备:高精度的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用于材料微观分析的大型电子显微镜、以及庞大的高性能计算集群机柜……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们在设备前专注地操作、记录。
“这是咱们新引进的矢量网络分析仪,主要用于射频电路和天线的测试,”杨主任在一间微波实验室外停下脚步,如数家珍地介绍,“精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那边是万级超净间,是搞微电子和芯片工艺的关键平台。”
徐航的目光被一台他之前在文献上才见过的、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综合试验设备所吸引,忍不住问道:“杨主任,这台设备……是可以模拟高真空和粒子辐照环境吗?”
“没错!”杨主任赞许地看了徐航一眼,“小徐眼力不错!这是为咱们新一代航天器的关键部件做可靠性验证的‘刑具’,价格不菲,但必须得有!没有它,上天心里就没底!”
林雪则注意到,许多实验室的公示栏上,都贴着英文的操作规程和国际标准认证的标志,管理显得非常规范。这与他们预想中可能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国内的科研硬件条件,确实已经今非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