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星光偏要吻烟台 > 第174章 破冰与答辩前夜

第174章 破冰与答辩前夜(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音乐中心行政拖延带来的阴霾,并未在团队中持续太久。林微光的冷静决策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第二天,团队兵分两路,伊莎贝尔带一队人按计划全力攻克图书馆节点的最终勘测和安装方案细化;另一队人则在埃罗的协助下,转向社区活动中心屋顶,应对极寒环境下的技术挑战。

社区活动中心屋顶的勘测异常艰苦。尽管冻雨已停,但气温低至零下十五度,金属设备箱摸上去如同烧红的烙铁般刺痛手指。寒风如同刀子,穿透厚重的防寒服。工程师们不得不轮流作业,每十五分钟就回到室内回暖,否则手指会迅速失去知觉,无法进行精细操作。

“屋顶结构承重没问题,但固定支架必须使用特殊的低温钢材,普通钢材在这种温度下会变脆。”负责硬件的工程师一边呵着白气,一边在平板电脑上记录,“还需要加装防冰罩和主动加热带,防止接口结冰影响信号和电力。”

就在他们与严寒搏斗时,伊莎贝尔那边传来了好消息。图书馆节点的勘测顺利完成,安装方案已得到馆方管理人员的初步认可。同时,埃罗也通过私人关系,联系上了音乐中心的一位技术主管,对方在了解情况后,私下同意在当天傍晚、苏氏的“技术交流活动”结束后,为他们开放一个小时的勘测窗口。

机会之窗虽然狭窄,但终于出现!

傍晚,林微光亲自带着伊莎贝尔和一名硬件工程师,在埃罗的陪同下,提前来到音乐中心外等候。天色早已漆黑,音乐中心灯火通明,隐约能听到里面传来的演讲声和掌声。苏氏的活动显然还在进行。

他们在寒风中等待了将近四十分钟,活动才终于散场。看着苏氏团队的人谈笑风生地陆续离开,林微光面色平静,内心却绷紧了一根弦。

那位好心的技术主管如约出现,快速将他们带入内部,直奔位于地下层的核心设备间。“你们只有一个小时,抱歉,这是我能争取到的极限。”他压低声音说道,脸上带着一丝歉意和紧张。

设备间里空间狭窄,布满了各种管道和线缆,空气中弥漫着设备散热和灰尘混合的气味。他们预定的安装位置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周围环境比图纸上显示的更为复杂。

“位置太差了,散热气流不畅,而且靠近主电缆桥架,电磁干扰会比预想的更强。”硬件工程师快速评估后,眉头紧锁。

伊莎贝尔则迅速启动便携式测试设备,连接上临时接入点,测试背景噪声和场域基线。“相位噪声强度在这里是图书馆的三倍以上!该死的,他们肯定在这附近加强了干扰!”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必须在一小时内做出决策:是放弃这个点,另寻他处(几乎不可能),还是硬着头皮上,并设计出能应对如此恶劣环境的强化方案?

林微光看着伊莎贝尔屏幕上那刺眼的噪声频谱,又看了看这糟糕的物理位置,大脑飞速运转。放弃意味着网络覆盖可能出现缺口,精心计算的“耦合共振”效应将大打折扣。硬上,则风险巨大。

“调整方案。”林微光的声音在狭窄的设备间里显得异常清晰,“第一,为这个节点的散热设计独立的强制风冷系统。第二,在主设备外加装定制的高屏蔽等级机箱。第三,伊莎,针对这里的超高相位噪声,设计一个专用的、更强力的滤波和补偿子程序,集成到‘回声’协议中,哪怕牺牲一些响应速度,也要优先保证稳定。”

这是一个基于现实妥协,但目标明确的决策。团队立刻行动起来,伊莎贝尔在现场就开始采集更详细的噪声数据,硬件工程师则重新测量尺寸,构思强化方案。

一小时刚到,技术主管便准时出现,示意他们必须离开。虽然时间紧迫,但他们拿到了最关键的数据和决策依据。

返回小屋的车上,众人都沉默着,疲惫中带着一丝完成任务的释然。五个节点的最终部署方案,终于在历经波折后,全部敲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