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答辩场上的无声硝烟(2 / 2)
答辩在激烈的问答中持续。林微光团队三人配合默契,林微光掌控全局,伊莎贝尔攻坚技术难点,埃罗化解本地化疑虑,应对得滴水不漏。
然而,就在答辩接近尾声,看似顺利时,苏氏代表团的首席技术官,一位一直沉默寡言、眼神阴鸷的中年男人,突然举手要求提问。管委会主席点头同意。
他站起身,没有看林微光,而是直接看向主席和各位委员,声音低沉而带着某种刻意的忧虑:
“主席先生,各位委员,我只有一个问题。我们注意到,‘普罗米修斯’的技术方案中,涉及到了对空间能量场的‘主动干预’和‘精确调控’。这需要极其精密的算法和强大的实时运算能力。我们不禁要问,如此深度的环境控制权,交予一个……嗯,与其深厚背景和战略意图尚不完全清晰的实体,是否符合智慧半岛,乃至芬兰,对于技术主权和公共安全的核心诉求?我们是否在引入一个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的‘黑箱’?”
他没有攻击技术本身,而是将问题上升到了“技术主权”、“公共安全”和“背景意图”的层面!这是一个极其阴险的盘外招,直接利用地缘政治和公共安全的敏感神经进行抹黑,暗示“普罗米修斯”及其背后的陆氏集团可能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会议室内瞬间一片寂静,所有评委的目光都聚焦在林微光身上。
林微光感觉心脏猛地一缩,但她脸上没有任何波澜。她想起了陆时砚“明辨慎言”的提醒。此刻,任何情绪化的辩解都可能落入陷阱。
她缓缓站起身,目光平静地迎向那位首席技术官,然后转向评委,声音清晰而坚定:
“这位先生的问题,关乎信任,而非技术。我想请问,评判一项技术及其背后企业的标准,应该是其公开透明的技术原理、经过验证的实际效能、以及受法律约束的商业行为,还是基于毫无根据的揣测和影射?”
她略微停顿,让话语的力量沉淀,然后继续说道:“‘普罗米修斯’的技术白皮书已公开,其数据采集和处理边界在《数据信托联盟》框架下受到严格约束,我们在全球包括欧洲在内的商业活动,始终遵循当地法律。至于您提到的‘背景’,陆氏集团作为全球知名的商业实体,其合法合规的经营记录有目共睹。将商业竞争上升到无端的安全指控,这不仅是对我们企业的不尊重,更是对在座各位委员判断力的低估。”
她没有愤怒,没有怯懦,只有有理有据的反击和不容置疑的尊严。她巧妙地将问题抛回给对方,并暗示对方的指控是出于商业竞争的低劣手段。
那位首席技术官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还想说什么,但管委会主席适时地敲了敲桌面。
“提问环节到此结束。感谢双方的陈述和答辩。委员会将进行闭门评议,结果将另行通知。”
答辩,在最后时刻的刀光剑影后,戛然而止。
林微光带着团队平静地离开会场,她能感觉到背后苏氏成员投来的冰冷目光。
走出会议中心,赫尔辛基冰冷的空气涌入肺腑。她知道,刚才那一轮,他们在技术上占据了上风,但在那最后一刻关于“意图”的抹黑,其影响难以预估。
真正的胜负,尚未可知。
但无论如何,他们已经在这片冰雪覆盖的战场上,发出了属于自己的、最响亮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