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御书房密议,翁婿定乾坤。(2 / 2)
杜远的分析,条理清晰,直指要害,将他心中的最后一点疑虑也彻底打散。他重重一拍杜远的肩膀,力道不轻,朗声笑道,笑声中充满了释然与决断:
“好!分析得透彻!朕就信你!那就这么定了!待一个半月后,盐铁之权彻底厘清,平稳过渡,国库因此策而稍得缓解,便立刻明发诏书,张榜天下,举行这开天辟地的第一次科举!
朕要亲眼看看,这天下究竟藏了多少遗珠!”
“陛下圣明!”杜远躬身应道,随即抬起头,目光中闪烁着思虑周全的光芒,“不过,为确保此策推行万无一失,将可能的阻力降至最低,臣以为,还需两道保险,双管齐下。”
“哦?”李世民挑眉,兴趣更浓,“快讲!是何保险?”
“其一,”杜远目光一凝,语气转为肃杀,“需严防某些人狗急跳墙,在科举消息传开之后,于地方上暗中阻挠、恐吓、甚至伤害意图前来长安应试的寒门士子。
此等龌龊手段,他们未必做不出来。需请陛下于明日朝会,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选派绝对得力可靠的干员。
最好由秦琼、尉迟恭这等在军中威望素着、且对陛下忠心不二的悍将亲自领队,持陛下旌节,分道巡察大唐主要州府!
明面上,可宣称是巡查吏治,体察民情;暗地里,核心任务便是护卫各地士子安全,震慑地方宵小,并大张旗鼓地宣扬科考之盛事!
陛下需授予他们临机专断之权,若有地方官吏或豪强胆敢阳奉阴违,暗中阻拦士子,许其先斩后奏之权,以此雷霆手段,杀一儆百!”
李世民眼中精光爆射,一股久违的战场杀伐之气隐隐透出:“此言大善!可谓老成谋国!
朕明日就让叔宝、敬德他们亲自从玄甲军中挑选精干忠心之士,分赴山东、河北、江南等世家根基深厚之地!看哪个不开眼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试试朕的刀锋是否还利!”
“其二,”杜远脸上露出一丝运筹帷幄、智珠在握的狡黠笑容,“舆论高地,需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要主动引导,而非被动应对。
臣会立刻安排杜子腾,动用《长安报》及这几年依托商会、驿站,在各大州府暗中铺设的渠道网络,加急刊印、发行覆盖全大唐的特别刊!
头版头条,便以最大字号刊载陛下开科取士、唯才是举的圣旨全文,以及详尽的科考章程、科目设置、录取优待政策!
更要组织人手,撰写一系列鼓舞人心的社论、文章,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知识改变命运’、‘天子门生’等理念,反复宣讲,灌入每一个识字、有抱负的读书人心中!
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是陛下给予寒门子弟前所未有的恩典与机会,是光明正大的阳谋!谁若敢阻拦,谁就是与天下所有寒门为敌,与陛下圣意相抗!”
“哈哈!妙!妙极!好一个‘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此句必将流传千古!”李世民抚掌大笑,畅快无比,多日来的积郁仿佛一扫而空。
“杜子腾那小子,把你那《长安报》经营得风生水起,在士林和市井中影响力日增,是时候派上这等大用场了!就这么办!
用这报纸,把朕的旨意,把这科举的声势,给朕造得满满的!要让这消息,如同春风野火,一夜之间,传遍大唐的每一个角落!”
君臣二人,不,此刻更像是志同道合、并肩谋划的翁婿二人,相视而笑。李世民笑得志得意满,豪情万丈,仿佛已看到天下英才摒弃门第之见,纷纷来投,尽入其彀中的旷世盛景;
杜远则笑得沉稳内敛,智珠在握,一切尽在计划之中的从容。
那笑容里,带着开创一个全新时代的兴奋与激昂,带着将盘踞数百年的庞然大物逼入绝境、步步瓦解的快意。
也带着一丝只有他们彼此才懂的、属于顶级棋手和猎人的“奸诈”与默契——那是布局多年,隐忍蓄力,终于等到时机成熟,图穷匕见,要将对手连根拔起、彻底奠定新秩序的决胜之笑。
暖阁之外,春光明媚,暖风和煦,吹拂着宫苑内初绽的嫩芽。
而一场即将席卷大唐帝国政治根基、重塑未来千年人才选拔格局的变革风暴,已然在这对翁婿充满野心与智慧的笑声中,正式拉开了它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序幕。
历史的车轮,在这一刻,被狠狠地推向了一个全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