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03(2 / 2)
民族和民族之间的争斗,注定着是血腥的,不择手段
诸如此类的战斗,每天都在发生,夏侯渊和张燕两只骑军,就像是两个巨大的筛子,一路划过草原,将所行之路上散居在草原上的零碎部落一个个拔除清理干净,所过之处,是一片空无人迹的血sè草原
十二月二十五ri,y山脚下,南匈奴王帐所在地,夏侯渊和张燕两军会师。当其时,汉军旗帜如山,兵甲盈野,将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惊的是心惊肉跳,另一面,也为自己请来了如此厉害的帮手沾沾自喜。
岂料王帐中,张燕提出的第一个要求就让呼厨泉暴跳如雷
“什么绝不可行蔡文姬是我侄儿左贤王刘豹的王妃,决不会拱手相送”
“是吗”张燕y沉沉的嗓音如同蚀骨的毒蛇,让呼厨泉听了心中发寒,“蔡文姬乃是我中原名媛,其父是我中原朝廷的大儒,你竟敢趁着大汉内乱的时候,抢掠中原,将其抢夺而走,这笔帐还没有跟你们算呢。呼厨泉,你一向是一个聪明人,可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哦”
“这这这当时大汉内乱,我军进入司州是为大汉平乱的,可绝不是窥视神州”
“哦是平乱的吗汝边疆胡族,不经朝廷意旨不得入境,这个可是当年你们祖先和大汉朝廷定下的铁律怎么,大汉将你们这些狗儿养大了,就想反过来侵扰主人了么”
“你言语相辱,欺人太甚”呼厨泉指着张燕,眼睛几乎要瞪出来。
“是吗”张燕斜眼一道寒光shè过来,将满心怒火的呼厨泉瞬间浇灭,心眼儿如电光石火一般旋转,这汉军大举压境,难道不是来帮我南匈奴,却是来剿灭我等的么
汉军骑军一路来的战绩,呼厨泉已经知道,可谓是摧枯拉朽,凌厉之极,虽然有那些小部族冬天窝冬,不堪一击之故,但其中几个数千人的大型部落的轻松覆灭,也是充分展示了汉军骑军的威力在他派去的匈奴人向导的口中,他已经知道,汉军的战力是何等的强横
况且此时的南匈奴衰落已久,整个匈奴王帐,不过一万多的动员能力,如今是冬季,王帐附近能战之士更少,如何能和两部jg锐汉军相抗若是两家翻脸,恐怕顷刻间南匈奴就是灭族之祸
一霎时,呼厨泉想通了局势,语音立刻变了腔调。
“既然是明王要求,我南匈奴便应允了吧明ri,我就安排左贤王将王妃送过去”话中之无奈悔恨,呼厨泉几乎是把一口的钢牙都已经咬碎
“还有南匈奴从今之后,要帮我等向北方用兵,明王有令,待明年就将大军北上,彻底剿灭鲜卑”
一百八十章鲜卑
嬗变的三国卷一百八十章鲜卑
在檀石槐大汗在世的极盛时期甚至能够达到控骑百万的恐怖规模,东到西域,西到扶余,北至北海,南达大汉朝的边疆,到处都是鲜卑族的土地。
比起大汉帝国的步履蹒跚,大鲜卑族的犀利兵锋才更让人恐怖灭国上百纵横千万里疆域只是几十年前檀石槐死去,陷入内乱,才停下了扩张的脚步。难道如今,南方大汉帝国的接替者传说中的明王殿下还没有结束内乱,就已经将征服者的目光转向了北方的大鲜卑了么
明王殿下的胃口可真是大啊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
思及此处,呼厨泉越发感觉到了如今这个正在中原冉冉升起的明王政权的可怕,其并吞四海的雄浑气魄尤其是出身大草原的呼厨泉为之心折草原上的英雄们永远只会崇拜杀人不眨眼的强者,而绝不会对脚下的被征服者们施以哪怕是一点点的怜悯。
呼厨泉突然庆幸自己已经是尽早的搭上了这条船,不管前途是何方,对于草原上的英雄们而言,不败的征服者才永远值得草原的勇士们追随。
只是很快,他就不会觉得庆幸了。
南匈奴诸部投靠李哲军之后,李哲军骑兵很快的开始了征服河套平原的脚步,隆冬之际,汉家兵锋在南匈奴带路党的引导之下,对河套平原的胡人部落展开了全面扫荡。几支大的部族在联军绝对优势兵力的摧毁之下,很快的消失殆尽。而更多的草原部族则是慌里慌张的向更北和更西处迁移。一路上,不知死掉了多少饥肠辘辘的牲畜和牧民,在幸存者们的心中播洒下了恐惧和刻骨的仇恨。
接着是匈奴族中被掠夺的汉民的迁移,其中有少部分人甚至是适应了草原的生活,不愿意再回去了,而大量的从中原被抢掠而来的妇女们则是带着满身的伤痕。一路蹒跚回到了司州。只有极少数回到了家乡,更多的则是选择就地留下,现在这里到处都是黑山军的单身汉。这些妇女来到这里将成为这里的香饽饽,被众人抢着想要带回家去做新媳妇。
而草原上,和回迁队伍逆向而行的是大群大群的汉人定居民。他们从司州北上进入河套,带来了成系统的医疗、种植、放牧和勘探技术,彻底地改变了匈奴人的生活状况。
李哲从现代生物公司进口而来的改良版牧草苜蓿,得到了大规模的种植,从现代牲畜培育技术转化而来的三国时空最原始的的马种、牛种和羊种培育在匈奴人的配合之下开展,在汉人优良医术的帮助下,匈奴人的生存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却是宗教天师道开始在河套平原中广为流传,天师道宣传队在中原就已经大行其道的宗教宣传方式在草原上就更是所向披靡。
一方是大棒,一方是胡萝卜,李哲酝酿的对草原部族的征服才只是刚刚开了一个小头而已。一切在潜移默化的进行中。
另一方面。在边界上,李哲军骑兵,借着冬天鲜卑族动员能力失落的时间段,对中部鲜卑不断的侵扰,边界线不断的北移。在这个过程中,李哲军骑兵在迅速的形成编制,扩大规模,演练出属于自己的特sè战术。
而庞大的中部鲜卑,号称控弦三十万,却对李哲的这种战术完全没有反应。
草原部族的军事制度。是所谓的全民皆兵。鲜卑族的军队,除了各部族大人们的部族私军和弹汗山的王帐亲军以外,没有常备军的编制,打起仗来都要由各部大人进行动员,牧民们自备战马和兵甲从草原的四面八方汇聚而来,集结起来之后由各部大人按部落之间的统属关系编组成营,发动作战。而战争的发起者则要负责大军的粮草供给,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打仗。行军作战,不单人的食量大增,战马的消耗更是惊人,普通的牧民根本无法承担。
所以历来草原部族的大会战都是军队和补给是同时行进的,一方面是成群的牛羊必须要有牧人跟着放牧,另一方面是打仗要用的兵器甲仗要随时随地有匠人们跟着补充。大军从各个小部落逐渐汇集起来,一边行进,一边由各部大人编组,单单部队集结的时间就要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