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史前十万年 > 分节阅读 5

分节阅读 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张凡虎当然不知道老族长的心理,他只是慢慢地旋转猴面包树树枝,使黑背胡狼身体与火苗全方位的覆盖接触着。族人们都好奇地看着,小孩子都往里加柴。

由于刚下了场大雨,干柴不多,就与半干的草混合着早早地放在火堆旁边,使火堆把它们烤干后再加进火堆。但是小孩子们可不管这些,一股脑儿全往里面推,这就让熊熊火堆顿时冒出滚滚浓烟,火苗却不见了。最大的那个小孩,也就是那个小女孩,连忙拉着两个弟弟,皱着眉微怒地训斥他俩,但她自己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与鼻子的耸动。

非洲小孩给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大肚子、大脑袋、大眼睛、大鼻子、厚嘴唇。其实除了他们的鼻子较大、嘴唇较厚以外,并不是他们的这些面部器官比其他大洲的小孩的大,而是他们太瘦小了。脖子、胳膊、大腿等部位肌肉都很瘦细,衬托出头很大;而大肚子却是真正的大肚子了,而且是饱食之后胀出来的。

没经历过中国一九六零年黑暗之年的中国人是不知道食物对人的真正意义,那是人们常说的“三年饥荒”中最厉害的一年,全国人口人口锐减百分之二十左右,而张凡虎的家乡号称“天府之国”四川盆地却是全国最严重的地方之一。他的爷爷说过,当时虽然很多人都饿死了,但剩下的甚至饿死的人都是大肚子饿了就喝大量的热水、吃能找到的任何吃了暂时不死的东西,最后造成了这种“全家无钱,肚子胀圆”、“腹中无粮,大肚当娘”的悲惨景象。中国在度过那几年后,人民生活物质水平也逐渐提高了,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许多非洲人们却依然还过着我国当年的生死线上的生活。而现在面前的智人生活现况肯定是比现代人还要辛苦得多的。

张凡虎看着这些小孩就有辛酸的感觉,收回看向三个小孩的眼光,紧盯着正在被烧烤的黑背胡狼,专心地烤着既然你们的曾经没有我,那就让我给你们带来将来吧火苗杀出了湿草的层层遮盖,驱走了滚滚浓烟冲了出来,熊熊火光像张凡虎的决心一样剧烈地燃烧,经久不息。火焰伸出长长的红色舌头,贪婪地舔舐着黑背胡狼的身体,黑背胡狼的肉嗤嗤地冒着油,油滴落在燃烧的草上,燃烧出淡蓝色的火焰。外皮已被烤得略微焦裂,散发出浓浓的肉香,似乎连天上的星星都吸引过来了。

小孩子们兴奋地围着火堆跑着、跳着,母亲们一脸慈爱地看着他们;战士们则拿着、举着、挥舞着长矛、短象牙刀棒、野牛大腿骨、石斧、石锤庆贺这即将到来的丰盛晚餐,欢乐劲儿丝毫不亚于小孩子,真是一群纯真的人啊。老族长则拄着长矛立在一旁,微笑着看着这群幸福的族人,微微点着头,为族类的强盛富足感到十足的高兴。

十多分钟后,终于可以享受盛宴了。族人们都站在烤好了黑背胡狼的烤架边,烤架已被移在了火堆外边凉着。大家都看着老族长,老族长看向那两个剥成年黑背胡狼皮的族人,微笑着一挥手。那两个族人得到这种崇高的命令,满脸兴奋地跑上前去,在烤架上用力地揪下了两只大腿,每只都足有两公斤重一只递给老族长,一只递给了张凡虎。由此可以看出,张凡虎在族中的地位只是略低于老族长了。

看出了族人们对他的尊敬,张凡虎连忙双手接过烤黑背虎狼腿,然后看着两个族人的分肉过程,过程与老族长给大家在额上画圆的顺序一样,每人都足有一公斤的黑背胡狼肉,而和张凡虎一起捕猎的两个族人都有两公斤的肉每人一只小黑背胡狼。

当张凡虎终于把一只黑背胡狼腿吃完后,满意的打了个咯,两公斤的肉让他吃饱了但却不至于撑着,说出来很多人都不会相信:很多特种部队不仅对军人的“食性”食物种类有训练,甚至连食量都有训练。因为有时执行某些任务,很有可能数天都不动,那么就须练有唐僧师徒四人的食量一顿吃饱,三天不饿。族人们更是有先天生成的“橡皮胃”,三个小孩子都把一公斤的肉吃完了所以,成年族人就都加餐,每只成年黑背胡狼剥皮去内藏大概还剩二十公斤,所以今晚的肉是足够的。但显然,三个小孩的胃已到极限了,张凡虎对这种极度不健康的饱食却不能说什么,只是在对自己说,我会为你们将来的健康奋斗,让你们天天都可以吃好。

黑背胡狼由于是“一夫一妻”制,每次捕猎都是两只出动,所以身体练得少有脂肪,精肉有犬科动物特有的醇厚,略带疝味儿,但是火候掌握得好,所以虽然没有佐料,但疝味儿却较少,而因为肉里含有血,所以肉微咸,也并不是白味儿。

第九章:今是而昨非

夜宴开始半小时后,近五十公斤的肉就被张凡虎及族人们全消灭光了骨头被张凡虎收集了起来,一是因为这很有可能是将来饥荒时最后的干粮:骨头可以先熬汤,再砸碎吸食骨髓,骨髓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二是它们在对动物极为了解的动物学家张凡虎手中,对动物们来说是很可怕的工具

吃饱后的族人都在坐着休息,连三个小孩也不能鼓着肚子疯跑了,静静地与他们母亲坐在一起,听大人们说话。但是说话的几乎都是两个与张凡虎一起打猎的族人,大家一边听一边时不时地看看张凡虎,看得他浑身不自在,于是对三个小孩子招手,马上就有两个小孩子蹲在他的面前,摸还满是泥浆的短裤和已干透的t恤衫,嘴里啊呀呀地“问”张凡虎。

这时的张凡虎还能怎么办摸他们头,自己点头微笑呗。那个小女孩明显懂事得多,只是站在张凡虎面前静静地看着他,眼中有“穷人孩子早当家”的中国古民谚的早期证明。族人们有一两个人偷偷地看着张凡虎他们说了句什么,站在旁边的老族长就用长矛使劲地敲在了他们的头上,并严厉地呵斥了一句。

张凡虎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坐在巨型猴面包树下环顾四周,在他对面二十米处又有一棵直径一米的猴面包树,另外以此为半径的圈上还有六颗直径三十厘米的幼小猴面包树,也就是说,巨型猴面包树是圆心,一个直径四十米的猴面包树围的圆包围了它,其中还有一棵是直径一米的“儿童”猴面包树。显然,那些“幼子军们是族人们栽下的,而那棵“儿童”猴面包树则两者皆有可能。从这点可以看出,族人至少在这儿生活十年了。

终于睡觉了,但是十万年前的智人还不会修建房屋,而他们聚居在这颗巨型猴面包树下,并想培育出一片猴面包树林并不是毫无道理的。这棵大树显然就是它们的楼房了,树的背着火堆的一面垂下来数条草藤软梯,软梯是在草丛中寻找的最长、最柔韧的草茎,去除掉外面的枯叶、嫩尖,只留下中心部分,这样一米多长的草只剩下一米左右的“精华”部分了,再把这样的五十条草茎合成一股,两股相接在一起。但是智人们对“打结”这种“细活”显然有点困难,也不知是怎么弄的,本来就有小孩手腕粗的草两方一打结,这就弄出个沙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