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龙境秘踪 > 分节阅读 329

分节阅读 32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是哪里”我低声问道,我难道从一个幻境跌倒另一个幻境中。呵里吐拉,阿里喟喂,对方回答,这人刚才还说汉语,怎么这一会就说起鸟语来。在我的身旁,有一条约有两尺长的鲤鱼正在吐着泡泡。

这不是那该死的锦鲤,而是另一种鲤鱼,这种鲤鱼属于亚洲鲤鱼一种,属于鲤形目,需要说的是,我们传统家鱼中的鲤鲢青草鳙都属于鲤形目,这种鲤鱼据说可以长到上百斤。

但这四人穿的都是阿拉伯人的衣服,阿拉伯人不是放牧的吗,怎么会捉鱼,难道他们准备改行,还是我看错了。

我和四个人比划了半天才搞清楚,这要感谢英国人,他们曾经占领过这地方,并且大力推广英语,这里的居民不但会说本民族的语言,还都会几句英语。

这是伊拉克共和国,这四人都是阿拉伯人,属于什叶派,伊拉克曾长期做为英国殖民地和保护国,境内大力推广英语,英语是该国通用语言之一,这些人原属于伊拉克一个著名的部落,只因为与前独裁者的次子交恶,部落四散,他们才流落至此。

四人的英语相当一般,我的英语也好不到哪里,五人各自操着本国特色的英语,加上手势才搞清大致状况。而我的身份无论怎么样解释他们都难以理解,更何况我根本没想和他们解释清楚,只想把他们绕晕。

船靠了岸,今天的收获并不丰盛,只有两条两尺多长的鲤鱼,和其它伊斯兰国家不一样,伊拉克并不禁酒,人们也不禁止捕鱼,这些人所在的部落也并不依靠放牧为生,他们养的牛羊更多的是一种食物,捕鱼只是四人业余调剂生活的一项活动。

在离河岸不远处有一个椰枣林,四人随便找一个地方系好了船,带着我走进了椰枣林,地上到处散落着成熟的椰枣,一种红色的大蚂蚁在上面忙着搬运食物,椰枣被伊拉克人称为真主安拉赐给伊拉克人民的礼物,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椰枣树都生长在伊拉克。

我最关心的是其它人的下落,四人却说我是他们见到的第一个外族人,伊拉克虽然有三千多万人,但大多生活在城市里,散落在外的人并不多,人烟稀少。

我们是在四月份进入到的山谷里,古堡所处的位置虽然在土国南部,但距着伊拉克还有很长的距离,我们进入幻境,从一个地方来到另一个地方,不知不觉着已经二个多月过去了,现在已经是六月份了。

天上方一日,人间已千年,可这只过了两个月,看来那还是人间,并不是仙境。但这幻境在哪里,我跳入水中感觉不到多长时间,就浮出水面,难道这幻境就在这河流下面。

我在胡思乱想,而四个阿拉伯人却已经开工了,他们找了一个枯死的木桩,把鱼往上面一串,两个年轻一点的找了一些干树枝,就点着火开始烤起来,而鱼既不去鳞,也不开膛,倒也省事。

第二章遇到袭击

我看了看自己手上的戒指,紧紧地固定在我的无名指上,似乎已经和我的肌体相连,而戒指上的龙变得通红,似乎比我刚从白衣人手里获得时要鲜红的多,要精神的多,似乎随时都要从我手上飞奔而出。

我突然想起我内衣口袋里的两块黄金,趁四人不注意,我摸了摸腰间,空空的,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了踪影,回头想想,在木屋中换衣服时还在,后来去广场,逃命之中,就没有记忆了,不知道到底是掉了,还是根本都是幻像,但我手上的戒指却是真实存在的。

这四个人穿着打扮都是普通人,两只长枪都是苏制ak47的仿版,这种劣制仿品在中东,非洲到处可见,这四个都有匕首,匕首有军用匕首,他有自己磨制而成的。他们四人都不象是特工或居心叵测的人。

我们一同跳下的水晶池,怎么会只有我一个人被救活,出现在这里。

回头望去,底格里斯河波光鳞鳞,这里流速相当快,水也很混浊。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合称两河,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人类文明的母亲河,最古老的文字,最古老的城池,最古老的法典,每一项都闪耀着两河早期文明的灿烂。

年纪最大的那位从背包里拿出一个金属盘子,伸出在火堆上烤了几下,然后把火熄灭,在盘子上面倒些油,然后拿出两个西红柿和洋葱切碎,把烤的有些焦黄的鱼放在盘子上,把盘子放在火堆余烬上,淋上一种酱汁,然后把西红柿和洋葱碎片放在盘子上。

一股浓郁奇特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人食欲大开,长者作出了一个谦让的手势,我学过一些阿拉伯人的礼节知识,施个礼,做了个长者先请的手势,长者点了点头,示意客人先吃,我才伸出右手,接过食物,在穆斯林中,不能用左手接食物,左手被视为不洁。

这种鱼肥美多汁,加上洋葱和西红柿,构成了一种特殊的香味,另一个人从背包里拿出一张饼,饼又干又硬,但配鱼肉却是绝配,香气扑鼻,吃到嘴里让人食欲大开。

我们比划了半天,长者告诉我,在这附近有一个小镇,叫摩多尔,里面有一家外国公司,似乎有中国人,从摩多尔到巴格达,只有一百多公里,有定期的班车,很方便我回去。

而我并不想回去,现在只剩下下我一人,同行的人都下落不明,四姑娘和凤青龙,朱天伦和白法海,对于我来说,他们是亲人,朋友。在没找到他们的下落之前,我怎么能走,又怎么走得了。

我表示了感谢,又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酬谢,好在他们并不像要回报的样子,我没有身份证明,所有的东西都在土国,我应该向北走,设法和老谢联系上,组织人进行搜寻才是正理,但如果镇里真有中国人,通过他们联系肯定更方便一些。

通过和这四人的交谈,我才知道,伊拉克战争早已经结束,美军和政府军已经完全控制了局势,社会治安大为好转,旧政府的抵抗早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只有零星的一些极端分子的袭击,更多的是不同的教派之间的冲突。

此时,天气炎热,我们在椰枣林里休息了到傍晚时分才出发,要他们四人驾驶的丰田皮卡,已经极其破烂,两个少年人坐在后面,此时太阳西下,但依然热的难受。

车子颠簸的厉害,没有路,我们沿着底格里斯河的河滩行走,看不到羊群,但随处可见高耸的油井,密密麻麻。伊拉克是世界上第三大产油国,第三大储油国,石油也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油价高企的今天,这些油井就是一棵棵的摇钱树,也正是这样,这个国家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上演了一幕幕地悲喜剧,成了大国的角力场,战争摧毁了这里的基础设施,战后的恢复因为恐怖暴力活动并不很显著。

又走了一段时间,皮卡拐上了一条公路,路面坑坑洼洼,还能在路边看到一些废旧的钢铁,不知道是汽车还是什么东西的残骸,已经过去了五年了,怎么还会残留有大战时的印迹。

车辆渐渐慢了下来,前面有几辆车停在哪里,两边有平房,有掩体,有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