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战壕(4)(1 / 2)
“挖战壕的时候,必须确保背墙高于胸墙至少三十厘米,大概相当于你把枪架到胸墙上时,枪身到钢盔顶的距离。米哈伊,枪给我。”
德内尔随便点了身旁一个士兵的名字,接过枪后便亲自跳进战壕演示:“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是我们在前线发现,只需要滚上几滚,军装的颜色就会变得非常近似于泥土,即便我们的军装颜色比德国人更醒目一些,也影响极小,很少有人因为军装颜色暴露,相比之下,轮廓就扎眼得多了。”
德内尔一边解释,一边顺手抄起不知是谁插在战壕中的工兵铲往背墙上添了几铲子土,堆出一块勉强能到三十公分的小土包:“至少要达到这个高度,当然,还要拍结实,否则一发榴弹就会把这玩意彻底吹飞。”
他把铲子插回原地:“继续吧!”
于是大家便更起劲地干了起来,德内尔巡视了一圈,指出了其他一些战壕上的小问题。很快他就遇上了第二营营长阿尔弗雷德·比尔斯少校派来的通讯兵。
“您这边还忙吗,戴泽南少校?”
“不算忙,你有何贵干?”
“比尔斯少校说,请您拨冗视察2营的战壕构筑情况,并给予我们指导。”
不止是德内尔的营,整个团都在按照德内尔制定的计划走,开始训练士兵如何构筑阵地。原因无非就两条,一是前线的情势日益严峻,比起枪打得准不准,能不能在德国佬的炮击中幸存无疑更为重要,赛佩尔上校也是打老了仗的干将,不可能不懂这一点。二是德内尔弄来的那几十头猪让全团吃肉都吃了个爽,不仅力气充裕,军心亦堪用,正适合开展最为艰苦的土工作业训练。
“承蒙看重,我马上到2营营部同比尔斯少校交流经验。”德内尔客气地答应下来,当即跟随传令兵去了二营的训练场,那里同样也已被士兵们挖的沟壑纵横。既然如此,德内尔也不浪费时间,直接沿着已经基本成型的战壕一路走到2营的营部,找到了正在签批文件的比尔斯少校。
比尔斯少校的履历和赛佩尔上校差不多,两人都是1914年7月危机时从第95团调去第295团的,又一块参加了马恩河战役和1915年一系列相当失败的反攻作战。两人今年同样参加了凡尔登战役,只是第295团的位置在默兹河的对岸、战线的东段,所以与德内尔没有任何交集罢了。
不过即便此前不曾打过交道,二人也不可能不知晓“凡尔登之子”的赫赫大名。而且正因为他们都在凡尔登呆过,所以才更清楚德内尔“百日浴血”的含金量。再加上后者与贝当的亲近关系在军中已经人尽皆知,因此对这位年轻军官可以说是十分友善,甚至于到了尊敬的地步。
德内尔对团长和2营长的善意自然也是投桃报李,不仅不打一丝折扣地尽到了自己作为下属和同僚的职责,还同他们建立了相当不错的私人关系。
“我来了,比尔斯少校。”
“欢迎,先坐。”比尔斯朝德内尔笑笑,随即继续动笔填表,“你们营领了防化装备了吗?”
“领了,不过那批设备有点问题,我打算下午开会时跟团长报告。”
“怎么?我还没去检查呢。”
“有些滤筒里的滤布没固定好,里头的活性炭渣在往外掉。要是使用者在战壕里滚两滚,活性炭能漏一少半。”
“又是质量出问题,都习惯了,估计最后还是让我们自己凑合修,凑合用。”比尔斯无奈叹气,将签好的文件递给了部下。德内尔回头一看,那部下也是熟人,正是出租车司机马绍尔·卢比克的儿子——准军士亨利·卢比克,他便冲亨利笑笑,又递过去一块水果糖,就算打过了招呼。
“看过我们的战壕了吧,有没有问题?”
“你训练的很好啊,以咱们团士官和士兵的素质来说,这战壕挺像样的。只是机枪阵地设计的有点死板,交叉火力弄的不是那么切合地形,还有就是前哨阵地挖得糊弄,虽然操典上就这么规定的,但实战中指定不行,那几个散兵坑在德军炮火面前眨眼就没了,必须把它扩展成一道正经的战壕,而且也要设置向后的交通壕。除此之外,5连那边射击台有点窄,再加上底部太浅,不好处理那些滚进来的手榴弹,其他两个连还好吧,没啥大问题。”
“手榴弹?怎么处理?”比尔斯问道。
德内尔不由得诧异起来,比尔斯也是在凡尔登前线滚过的,怎么会不知道如何处理手榴弹呢?不过他还是耐心地解释道:“是这样的,德国的木柄手榴弹延时是七秒,除了极个别艺高人胆大的狠角色,一般人都是拉弦就扔,这样手榴弹滚进战壕里后,通常会给我们留下一点点反应时间。”
“然后呢?”
“这点反应时间也就勉强能连滚带爬出去个两三米,如果手榴弹不巧就落在脚下,这人可以说是死定了。但如果战壕底部比较深的话,手榴弹可能直接滚下去,或者人把它拨下去,再顺势趴在射击台上,那阶台阶就能挡住一些弹片,多少能提升一点士兵的存活率。”
“懂了。”比尔斯点点头,主动解释为什么自己不清楚这种在德内尔眼中算是常识的事情,“我说让啊,你别以为我也在凡尔登打过仗,就把我当成和你一样的狠人。你打仗的地方是杜奥蒙堡和军旗山这样的核心节点,我们呢?德国佬只有在你那边推不动了才想起来猛攻我们那边碰碰运气。我在凡尔登第一线阵地呆了三个星期,就见了一次德国佬,其他时间光特么挨炸了。”
“那又没什么,我也是挨炸的时间也占大多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