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9章 冲刺(2 / 2)
他在办公室里待不住。大量的时间,被他用于深入基层一线。他要去亲眼看看,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是否畅通,老百姓的真实感受如何,发展的热力能否传递到神经末梢。
凛冽的寒风中,宋江的身影出现在城乡结合部的安置房建设工地,询问工程进度和搬迁群众的过渡安置情况;出现在新建成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与老人们亲切交谈,了解服务需求;出现在冬日的田间地头,查看冬小麦的长势,听取农民对来年种植计划的打算。
但此行调研的重中之重,还是企业。企业是经济的心脏,是GDP数据最直接的创造者。
宋江心里清楚,最后的冲刺,最终要落到一个个具体企业的产能释放上。
他几乎走遍了全市所有列入重点监测名单的骨干企业。在阳城钢铁集团的高炉前,他详细了解钢材价格走势和年底订单情况;在新能源产业园的电池生产车间,他询问技术创新进展和原材料供应是否稳定;在知名的家电制造企业,他关注智能产品线的产能爬坡和海外市场的拓展进度。
“宋书记,您放心,我们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年底前肯定能完成既定目标,还能争取再超一点!”一位大型国企负责人拍着胸脯保证。
“我们今年的出口额同比增长了30%,虽然外部环境复杂,但我们顶住了压力。”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创始人信心满满地汇报。
“感谢市委市政府帮我们协调解决了物流瓶颈,这个月的发货量创了新高。”一家装备制造企业的总经理握着宋江的手,连声道谢。
深入车间,与企业家和管理层、一线工人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困难,现场办公解决了一些诸如融资、用工、供应链等实际问题。得到企业们肯定的、积极的反馈,宋江悬着的心,才稍稍放松了一些。他从这些实干家们的眼中,看到了决心,也从轰鸣的机器声和忙碌的生产线上,触摸到了阳城经济强劲跳动的脉搏。
以万亿目标为旗帜,最后一个月,阳城上下奏响了一曲全力以赴的协奏曲。
市发改委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工作人员紧盯着实时传回的经济运行数据,进行预测预警;市工信局组织了多个服务专班,下沉到各区县,一对一帮扶重点工业企业稳产增产;商务局加大了对年末消费市场的引导和促销力度,盼望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能再创新高;住建局则全力督促各大房地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工地,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抢抓冬季施工的进度。
各区县市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主城区集中发力现代服务业和楼宇经济;工业大县则确保规上企业开足马力;农业县也在深挖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的潜力,争取为全市大盘多作贡献。
这是一个难熬的月份,是体力、精力和意志力的极限考验。但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冲刺中,阳城展现出了空前的凝聚力。
从市委书记的运筹帷幄,到基层干部的默默坚守;从重点企业的机器轰鸣,到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每一个环节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