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2255章 意外的发现(第二更,求订阅)

第2255章 意外的发现(第二更,求订阅)(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护士很快推来超声仪,屏幕上的影像逐渐清晰时,王玉杰的眼神凝重起来——患儿的室间隔明显增厚,左心室流出道变窄,是典型的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

“难道是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

王玉杰低声自语。他翻出患儿的用药记录,皮质类固醇的剂量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可医学上从不缺意外。他立刻调整治疗方案:停用皮质类固醇,改用心得安——这种β受体阻滞剂能缓解心肌肥厚,是治疗梗阻性心肌病的常用药。

十几年前,由健民药业的药物研究员刘伯良研究成功。他是南洋大学的第一批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他到英国留学,在英国留学期间,受阿尔奎斯特提出了双受体理论影响,他认为在不同组织存在不同的肾上腺素受体,从而介导了不同的生理效应,将介导血压升高的称为α-受体,而介导心跳过速的称为β-受体。

这个理论给了他一个重要启发。他认为,基于上述理论,抑制β-受体的活性可使心脏的收缩速度下降,心率降低,使心脏对运动或应激的反应减弱,实现治疗相关心脏病的目的。

为此,回国后,作为太平化工首批药物研究员的他先花了整整十年来弄清一个问题——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是怎样与受体结合的?结合之后又是怎样进行化学信息传递的?

弄清楚这一问题之后,和他的同事们才成功地合成了合成了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心得安。

此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心得安在治疗心绞痛和心跳过速方面有重要疗效。接下来的研究还发现,他在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治疗方面也有着重要疗效。

心得安也因此成为太平化工的子公司太平药业最重要的药物。当然也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价值诺贝尔奖的药物。

改用心得安治疗之后的几天中,王玉杰每天都会查看患儿的情况。直到第五天清晨,当他再次为患儿检查时,突然愣住了:胸口的血管瘤颜色明显变浅,原本凸起的斑块也平坦了不少,用尺子测量,直径比上周缩小了近1厘米。

“再做个超声。”

他急切地对护士说道。心脏超声显示,患儿的心肌肥厚症状有所缓解,而更让他惊喜的是,停用皮质类固醇后,血管瘤不仅没再生长,反而在持续消退。

“这不可能是巧合。”

王玉杰盯着患儿胸口的血管瘤,心跳不由得加快。他立刻召集团队,把这一发现整理成病例报告:

“我们需要更多患儿来验证,心得安或许不只是治疗心脏病,还能抑制血管瘤。”

三天后,第二个患儿被推进了诊疗室。这个患儿才4个月大,右侧面部的血管瘤几乎覆盖了半张脸,连眼眶都被累及,患儿始终闭着右眼;更危险的是,颈部的血管瘤形成了肿块,压迫得气管和食管明显偏移,导致心输出量增加,患儿稍微活动就会呼吸急促。

“先用地塞米松缓解压迫,同时准备心得安。”王玉杰看着患儿痛苦的模样,心里有些忐忑——这例患儿的病情比上一个严重得多,心得安的效果还是未知数。用药第三天,患儿的呼吸渐渐平稳;次日清晨,当王玉杰走进诊疗室时,护士兴奋地迎上来:“王医生,您看!”

患儿的右眼竟然睁开了一条缝,原本紫红色的面部血管瘤颜色褪成了淡粉色,颈部的肿块明显缩小,用手触摸,硬度也比之前软了不少。超声检查显示,气管和食管的偏移程度减轻,心输出量恢复到正常范围。王玉杰拿着尺子,反复测量血管瘤的面积,确认缩小了近三分之一,皮肤表面的紫红色也在慢慢褪去,露出底下淡淡的粉色。

“继续用药,记录每天的变化。”

王玉杰的声音里难掩激动。他意识到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发现,仅仅只是在儿童医院,就有9名患有严重血管瘤的婴儿——有累及咽喉导致吞咽困难的,有长在四肢影响活动的,还有的血管瘤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下降。这些患儿此前用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佳,家长们几乎都快放弃希望。

用心得安之,或许会有好的结果,惊喜接踵而至:第一个累及咽喉的患儿,用药后就能正常吞咽牛奶;长在腿部的血管瘤,用药后颜色从深紫变成淡红,凸起的部分逐渐平坦;压迫视神经的患儿,用药后,视力检查显示视网膜的压迫症状明显缓解。所有的患儿的血管瘤都有不同程度的消退,其中6名患儿的血管瘤缩小超过50%,且没有出现严重的副作用。

诊疗室的白板上,贴满了11名患儿治疗前后的对比照片。

王玉杰站在白板前,指尖从第一张照片滑到最后一张——从紫红色的凸起斑块,到淡粉色的平坦皮肤,每一张照片都记录着一个生命的改变。他拿起笔,在病例报告的结尾写下:

“心得安对婴幼儿重症血管瘤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望成为新的一线治疗方案,需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验证。”

阳光再次照进医生办公室,落在白板上的照片上,那些曾经被血管瘤困扰的患儿,此刻在照片里都露出了笑脸。王玉杰看着这些笑脸,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有时候,医学的进步,就藏在一次意外的发现里。

而此时,他所想到的是什么?

就是进一步的扩大治疗范围,既是为了治疗更多的患者,同样也是为了医疗技术的进步。

就在王玉杰再一次审视病例报告时,想要扩大治疗范围时,那边他的办公室房门被推开了,一个陌生人走了进来,对方主动表露了他的身份。

“王医生,你好,我是大洋电视台的柯天澜,想就您奇迹般的拯救了11名患儿的事情,对您进行采访,您看可以吗?”

突如其来的采访,让王玉杰有些发懵,怎么消息传的这么快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