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回到过去做财阀 > 第2278章 家乡人民惦记着您(第三更,求订阅)

第2278章 家乡人民惦记着您(第三更,求订阅)(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幸运的人。

当无数人受困于交通等方面的原因,不能返乡探亲的时候,赵六已经踏上了返乡之路。

其实,这也是机缘巧合。

一周前,休年假的他和妻子正在港岛旅行时,在报纸上看到了欢迎海外同胞归国探亲旅游的新闻后,就第一时间去了当地的国旅,办了旅游签证。

虽然费用很贵,但是对于几十年没有回过老家的赵六来说,几千块钱又算得了什么呢?

稍做等待,他就和妻子乘机抵达了金陵,在金陵机场就有国旅安排的专职导游接待先住进了宾馆,然后在金陵等地参观游玩几天,在接到当地侨办的电报后,他们这才在专职导游陪同下踏上了归乡之旅。

3月的中原大地,还带着冬末的寒意。绿皮火车在铁轨上缓缓行驶,软卧车厢的窗户敞开着,风裹着田野里的土腥味吹进来,拂动赵林春秀鬓边的头发。她靠在车窗边,看着外面掠过的麦田——绿油油的麦苗刚冒出新叶,田埂上偶尔能看见扛着锄头的农人,远处的村庄里,土坯房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这些只存在于记忆中的景象让她眼眶微微发热。

赵六握着妻子的手,说道:“你看那片地,像不像咱老家村东头的那片麦田?当年咱逃荒的时候,也是这个季节,地里的麦苗还没这么绿,到处都是干巴巴的土。”

春秀点点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

“咋能忘了呢?那时候咱刚成亲没俩月,村里闹饥荒,咱娘把最后半袋面做成炒面给咱装了,说‘你们年轻,出去总能活下来’。咱俩扒着火车的边儿,一路晃到了湖广,你腿上还被火车铁皮蹭掉了块肉,流了一路的血。”

赵六叹了口气,目光望向窗外远处的村庄,仿佛又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景象:年轻的自己背着包袱,拉着妻子的手,在挤满逃荒者的火车顶上颠簸,风刮得脸生疼,肚子饿得咕咕叫,只能靠啃树皮、喝冷水充饥。

“到了湖北总算能喘口气,我在码头扛大包,你给人缝补衣裳,本想着攒点钱就回乡,谁知道没过两年,战火就烧到了那边。”

他顿了顿,手指不自觉地收紧:

“咱又开始逃,一路往湖南走,路上没吃的,你还发着烧,我背着你走了三天三夜,差点就把你扔在半道上。后来在湘省听说有外国公司招工,管吃管住,还给工钱,咱想着总比饿死强,就跟着去了南洋。这一去,就是三十多年。”

春秀擦了擦眼角的泪,笑着说:“好在现在终于回来了,要是能见着爹和娘,这……”

“六哥,你说爹他老人家的身体咋样?”

“俺爹的身子硬朗,俺娘也是,他们肯定好生生的,肯定的……”

两人的对话没刻意压低声音,坐在车厢外过道折迭椅上的国旅导游张红听得一清二楚。她刚二十出头,这是她第一次做返乡海外同胞的导游,从金陵一路上都是全程陪同。听着赵六夫妇的经历,她心里满是同情——课本里讲过旧社会的苦难,可那些文字远不如眼前这对老人的亲身经历来得真切,她甚至能想象出他们当年逃荒时的模样。

可同情之余,张红心里又有些疑惑。

不过,在接到接待任务前领导特意交代,要照顾好这对客人,说他们是“重要的外宾客人”。可看着两人朴实的模样,听着他们讲述逃荒的经历,在同情之余,心底更多的是疑惑。

他们就是普通人而已,怎么会是“重要外宾”呢?

经过过去几天的接触,张红了解到赵六,就是医院里的普通员工,甚至就是停车场的管理员。

什么是停车场?

管理员?应该也是干部吧。

不过他的妻子却还没有工作。

完全是普通人嘛。

可是那几天参观时,对方的花销还是让她吓了一跳,上百块的翡翠手镯说买就买了,几块钱的菜,也是说点就点,几天的时间,就花了一千多块钱——这可相当于她几年的工资。

他们怎么这么有钱?

火车驶过一座桥梁,窗外的景色变成了河流,水面上有几只鸭子在游弋。赵六指着河面,对春秀说:

“还记得咱老家的庄子前那条河不?”

春秀笑着点头,两人的目光里满是回忆。

张红收回目光,轻轻摇了摇头,把心里的疑惑压了下去。不管他们是不是有钱,都是经历过苦难的老人,能帮他们顺利回到家乡,并找到家人,就是自己的职责。

绿皮火车的速度渐渐慢下来,车轮与铁轨的摩擦声从“哐当哐当”变成了轻柔的“沙沙”声。软卧车厢里,电线杆在视野里缓缓后退。车厢门先是响起敲门声,然后被轻轻推开,张红看着他们说道:

“赵先生,赵太太,一会我们就到站了,您们先准备一下。”

“好的,谢谢你,张同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