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0章 鹰降贝鲁特(第三更,求订阅)(1 / 2)
“他们向我们发动了一场战争,而我们将会用战争回应他们挑衅!直到最后一个恐怖分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之前,这场战争都不会停止!”
他们不知道自己激怒了什么!
李毅安的讲话结束之后,全世界的媒体都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自由世界的右手,从来不会用语言代替行动。
显然,这么多年过去之后,全世界都忘记了这一点。
11月14日,“伦敦陷落”后第四天。
空军古晋基地,
正午的阳光照耀着空军基地,在跑道边缘数十架C-1以及C114运输机如灰色巨鹰,一字排开绵延到远方,机翼下的指示灯次第闪烁。
机场跑道上,军用卡车、坦克、装甲车与卡车炮交织成流动的钢铁洪流,引擎轰鸣声、装备碰撞声与指令呼喊声交织在一起,让弥漫着航空煤油与金属摩擦的空气变得更加紧张了。
这里的每一寸空间都充斥着箭在弦上的紧张。
穿着数码迷彩作战服的士兵们,双眼注视着前方。重达五十公斤战术背包压弯了他们的后背,再加上全身的单兵装备与弹药加起来足有七十多公斤,这甚至等同于他们的体重,可即便如此,头盔下露出的眼神依旧是锐利。
战士们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有力,战术靴与地面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擂鼓。
有人抬手抹去额角的汗珠,有人侧身整理胸前的弹匣,有人则紧握着AR15步枪,他们的指尖贴在机匣上,这是长年的训练使然。
他们的臂章上带着降落伞的纹型,还有一个红色的“1”字,这是第一空降旅的标识,虽然SEA实施的义务兵,但是同时也采用的是募兵制,也就是职业军人,尤其是像特种部队、海军陆战队以及空降部和技术兵种,最低合同是四年,到期了可以续,而且部队鼓励士兵继续服役,满15年可以拿全额永久退休金。
而空降兵大都是职业军人,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出征,和过去一样,背负着沉重的周转背包,为即将奔赴战场做着准备。
无需言语,眼神交汇间便传递着信任与决绝——伦敦恐怖袭击的阴影在他们心中燃成怒火,连日的等待让这份斗志沉淀得愈发炽烈,此刻终于迎来宣泄的时刻。
“登机!”
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士兵们依次踏上运输机的舷梯。机舱内,迷彩服的身影迅速填满空间,背包与装备碰撞发出沉闷的声响,却无人喧哗,只有沉重的呼吸声与偶尔的战术术语交流。
有人靠窗而坐,有人垂首时胸前的不锈钢军牌露了出来,上面刻着的名字与血型;有人闭目养神,脑海中早已浮现出中东沙漠的轮廓。
对于中东,他们并不陌生,他们曾经在中东进行过沙漠作战训练。
与此同时,跑道另一侧的重装备调度区正上演着震撼的一幕。
重达55吨的VT-2坦克的挂胶履带碾过跑道,1500马力引擎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缓缓驶入C-1的货舱,随后坦克稳稳固定在机舱内,炮管高昂,仿佛随时准备刺破长空。装甲车、卡车炮紧随其后,钢铁洪流有序涌入运输机,虽然是空降旅,但是他们的重装备并不少,连同武装直升机也被装进了运输机。
这些重型装备是他们取得战争胜利的保证。
数小时前,当作战命令通过加密频道传遍军营时,积压多日的热血瞬间沸腾。士兵们驱车疾驰,车灯在夜色中划出一道道光柱,将通往空军基地的道路照得如同白昼。此刻,所有等待都化作了登机时的决绝,所有期盼都凝聚在即将出征的一刻。
我们要出征了!
在正午的阳光下中,第一架C-1运输机的涡扇发动机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巨大的机翼缓缓扬起,如鹰隼展翅。机身在跑道上加速滑行,轮胎与地面摩擦产生刺耳的声响,随后猛地抬头,冲向天空。
紧接着,第二架、第三架……数十架满载着士兵与装备的运输机接连起飞,向着中东的方向飞行。
机舱内,士兵们纷纷望向舷窗外,窗外是碧蓝的大海。所有人都静静的坐在那里,现在机群正带着他们飞向中东的战场。
他们将会在那里实施正义!
……
地中海。
“苏伊士号”两栖攻击舰。
飞行甲板上一架架黑鹰直升机的机翼旋转,引擎轰鸣着。
起飞那一刻,乔治默念了一遍祷词,他的母亲是法国人,受母亲的影响他也是信徒,在SEA这很正常,教堂与寺庙、道观都是普遍存在的。
此时的他正蜷缩在两名机组成员座位之间的一道狭窄空隙里,两条长腿的膝盖几乎要顶到肩膀了。在他前方,这架“黑鹰”直升机的机舱两侧挤满了他的队友,那是十二个身着沙漠迷彩、外套防弹背心的年轻小伙子。
不过,所有人的防弹背心都是绿色的雨林迷彩,没有办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乔治看着机舱里的战友,他太熟悉这些面孔了,他们就像兄弟一样。他虽然才二十六岁已有八年的军龄,陆战队上士军衔,他和队里一些老兵一起生活训练了多年,甚至还和其中几个一同通过了基础训练、伞降技能学校和陆战队员训练学校的训练。
他们到过世界各个地方,韩国、暹罗、伊拉克、东非……几乎比亲兄弟更了解对方。他们曾一起酩酊大醉,一起奋勇战斗,一起睡过森林草地,一起高空跳伞,一起翻越高山,一起激流勇进,一起在炎炎烈日下暴晒,一起在冰天雪地中挨冻,一起忍饥挨饿,一起消磨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