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龙夏今非昔比,人才燃起归国心(1 / 2)
一群自发组织的龙夏人,包括一些老华侨、留学生代表,来到了这片安葬着许多客死异乡先辈的墓地。
他们在一处特定的区域停下,这里安息着百余年前,龙夏北洋水师访问欧洲时,因伤病不幸离世并安葬于此的几位水兵。
人们默默地清理着墓碑周围的杂草,恭敬地摆放上鲜花、斟上来自故乡的美酒,还有人手捧着一张泛黄的、经过修复的北洋水师官兵合影。
一位年长的华侨代表颤巍巍地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各位前辈,各位同胞……我们来看你们了。”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龙夏,如今有自己的强大海军了!他们……他们今天就在不列颠的港口!”
“军舰又新又大,有万吨大驱,还有052D神盾舰,以及硕大的补给舰,全部都是现代化的,就连不列颠部落都没有!”
他的声音有些哽咽,继续说道:“你们当年远渡重洋看到的是别人的坚船利炮,心中想必充满了忧愤与期盼……”
“如今,我们可以告慰你们,后辈们没有忘记海权之重,没有辜负你们的牺牲与期望!”
“你们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我们的海军,未来必将纵横七大洋,护我龙夏卫我和平!”
清风拂过墓园,松柏微微摇曳,仿佛是在回应这跨越时空的告慰。
鲜花的芬芳与美酒的醇香在空气中弥漫,寄托着后人对先辈的无尽追思,也承载着一个民族走向复兴、迈向深蓝的坚定信念。
彼岸的荣光与故土的守望,在这一刻,完成了历史的接力。
他们刚刚离开,就又有人来到了这里。
这一刻仿佛今天就是不列颠部落的清明节一样,身上流淌着龙夏人血液的民众一批跟着一批过来,络绎不绝。
他们几乎每个人都与坟墓里的龙夏人没有任何关系,可他们就是来凭吊,家祭无忘告乃翁!
可以说,这是独属于龙夏人的浪漫,也是全世界独一份。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龙夏人对祖先总是有着图腾般的信仰,因为那些都是来时的根,是一个人来到这世间的那根线。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颤抖着用手帕轻轻擦拭着墓碑上的浮尘,仿佛在触摸一段尘封的历史。
接着,他将带来的美酒倒在了墓碑跟前的杯子里。
他直起身,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同胞,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却又异常清晰:
“各位前辈,各位同胞。”
他缓缓开口,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百五十五年了……整整一百五十五年了。你们知道吗?”
“就在1888年,我们龙夏也曾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就是你们所在的北洋水师,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定远、镇远巨舰,也曾扬威海上,令列侧目。”
他的话语将人们的思绪拉回了那个积贫积弱却又试图自强的晚清时代。
“可是。”
老者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无尽的惋惜,“国运不济,甲午一役,血染黄海,多少忠魂葬身鱼腹……我们龙夏的海权之梦,也随之沉沦了近百年。”
说到这里,他的语调陡然升高,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激动与自豪:“但是今天!今天不一样了!”
“我们龙夏的海军,不是来访,不是学习,而是带着强大的常规舰队,远赴万里,来到了这里,来到了当年你们曾经到过的地方!”
“我们的军舰,就停泊在不列颠的港口!比当年的定远、镇远更威武,更先进!”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更加深邃,说出了一个更具象征意义的事实:“而且,你们知道吗?”
“就连昔日这海上霸主,号称日不落帝国的不列颠皇家海军,就在去年,也向我们龙夏采购了最新的052C导弹驱逐舰,用于他们的研究!”
“这是什么样的变化?这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百五十五年前,我们是来学习、甚至可说是来‘朝拜’的学生。一百五十五年后,我们是平等交流、甚至被昔日老师研究借鉴的强者!”
“一百五十五年,对于历史来说就是一瞬间,可对于我们龙夏人来说,却是沧海桑田,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我们的国家已经不是昔日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了!”
老者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哽咽,“前辈们,你们可以安息了!我们的国家,已经强大起来了!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话音落下,在场所有的龙夏人,无论老少,都神情肃穆,齐刷刷地向那几座饱经风霜的墓碑,深深地、郑重地鞠了三个躬。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墓碑和鞠躬的人们身上,仿佛连接起了历史与现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民族从屈辱到复兴的艰难历程。
这样凭吊北洋水师先辈的场景,并非个例。
几乎在同一时间,在龙夏国内,旅顺、威海卫等与北洋水师历史密切相关的陵园内,也有大量民众自发组织起来,举行类似的纪念活动。
他们通过网络,与远在伦敦墓园的同胞们遥相呼应。这是一种独属于龙夏人的“浪漫”情怀——铭记历史,告慰先灵,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的回响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与此同时在不列颠都城雾都港口发生的另一幕,也通过电视和网络直播,传递到了世界各地,尤其是无数关注此事的龙夏人心中。
当看到周庆磊大校等龙夏海军代表,步伐稳健、气宇轩昂地踏上了不列颠的土地。
白色军服在阳光下熠生生辉时,无数通过屏幕在线观看的龙夏留学生、访问学者以及高级人才们,心潮澎湃,难以自已。
许多人忍不住热泪盈眶,用力地挥舞着拳头。
他们知道,海军平安登陆,意味着接他们回家的航程,已经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