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挂了99次之后 > 第二百零六章 宗族和家族

第二百零六章 宗族和家族(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家族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一个社会群体,通常有几代人组成,一般过了几代,就不是同一个家族的人。

古时奉行“五世而迁”,也就是五代后就有人从宗子之族分出,作为一个家族的分支,另建祖庙。

也就是说同一个祖宗的人,属于同一个宗族的人,但因为繁衍了很多代之后彼此的关系并不亲近。

因此很多人不是同一个家族的人,但属于同一个宗族,宗族的范围要比家族大很多。

不管怎么样,也是同一个老祖宗的血脉亲人,即使再怎么不亲近,也比没有血脉关系的人亲近一些。

宗族的出现更多是为了抱团取暖。

在律法不怎么完全的古代,一旦出现冲突同姓之人会相互合作帮助,族里的弱小成员也会被族里的人保护起来,这是宗族好的一面。

同样的,宗族自然也有坏的一面,什么吃绝户,还有女方有了私情,也就是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什么罪过,却有可能被沉潭。

如果宗族有着相关规定,就会出人命。

在宗族内部,宗法有时候凌驾于律法之上,这就是宗族。

好的坏的方面都有可能出现,到底是好是坏,这就是要看族长族老的个人素质。

如果族长和族老的素质不好,整个宗族的人就会开始为了钱,什么都敢做,会做出不少坏事,包括但不限于吃绝户这种事情。

如果族长和族老的素质好,整个宗族就是族人的后台,一旦出现什么问题,宗族最后可以托底。

不管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都是宗族。

之所以会这样,往往是宗族也是有着阶级,宗族管理者权利不小,大部分宗族成员都要乖乖听话,听从宗族的指令。

这是因为族长和族老们往往都是族里最有实力的人,其他人根本无法对抗。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和官府的人熟悉。

官府因为种种原因无力管理乡下,不得不依靠宗族和乡绅传达政令,宗族里的族长和族老往往都是乡绅,也就和官府的人更熟悉。

在某种程度上说族长和族老们可以代表着官府,而偏支的普通成员们往往活得不如主宗的成员,见识上也就浅薄一些。

之所以会是这样,那是因为彼此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主宗的人往往会有更多的机会。

就比如说某大名鼎鼎的家族,一旦前任家主去世,那么他的大部分儿子就变成了偏支,唯有继承了家主为主的儿子是主支,各个方面都会偏着主支,家产、教育资源等等都会大力倾斜,时间久了,主支的人明显会更有出息一些。

同一个宗族的人,自然有人过的十分富裕,也有人活得十分艰难,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普通古人往往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根本不知道什么律法,彼此相处评判的标准就是约定成俗的礼法,当然也不缺和稀泥的人和事,因此更在意宗族,宗族的势力大,对手就不敢太过分。

他们所认同的礼法,更多是源于祖先传下来的礼法,也许和《礼》有些不一样,但多少还是有着相同的核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这也是为什么宗法会被人们所认同的原因。

只要礼法上允许做的事情就行,很多时候乡下出现一些问题,就会依靠礼法解决,而不是靠打架来决定,可以说宗族的作用不小,礼法很重要,延续着整个皇朝的统治。

这也就导致皇帝也要遵守礼法的原因,这是皇帝统治的基石。

即使他自己不想遵守也不能露出来,礼法就是皇帝最重要的武器,是他延续统治的根基,因此皇帝也不能挑战礼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