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会馆释诸疑(1 / 2)
天祚帝耶律延禧着实有点郁闷。
借着东南之乱插手大宋皇位争议的主意,出自于此时的大于越耶律阿思,这个耶律阿思此前曾任北院枢密使,在耶律延禧要求查处耶律乙辛余党的过程中,他却十分懂得风向转变,合捏各种人情关系,利于朝廷大臣对此徨恐不安的心理,大肆收取众人的财物贿赂,既包庇了不少人,同时还能让自己的口碑上升,再度被天祚帝提升为大于越。
不过于越的地位虽然尊崇,手里的权力并不实在。眼看着继任北院枢密院使的萧得里底开始在朝野中呼风唤雨,还把他的侄子萧奉先弄到了南院当枢密副使,对其位置一直虎视眈眈,意欲取而代之。这耶律阿思也琢磨着要寻找些地位与存在感,于是便向皇帝进献了这一计。
而萧奉先由于知晓秦刚底细,又知东南之事来与他有关,自然不愿蹚这趟浑水,便对此提出反对意见,只说干涉宋国继位之事史无前例,恐有伤辽宋兄弟之和。
不过在这件事上,天祚帝却是倾向于耶律阿思,直接授意他先派使者去大宋施压,又在南京道与西京道两地向边境调兵进行恐吓,只想着瞅个机会从中捞取便宜。
在他们看来,这个机会千载难逢:宋朝如今的官家赵佶要是强硬拒绝的话,他便有了向南动兵的理由,至少可以在边境那里再多抢几个州县;而要是被吓住低头屈服的话,则至少可以谈谈再增加一些岁贡的条件;
而且,就算是自己什么也不做,只需虚张一些声势,能够让大宋南边的赵茂听到,自以为会有外援,一定会闹腾得更欢,正好让他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谁知道,大宋那边真正的叔侄俩最后还是达成了和议,自己这个自称的叔叔却是喊了个寂寞。人家名份也定了,各取所需了,自己这边也算是折腾了一阵子边境兵马后,什么也没捞着,还得约束着这些人赶紧撤回去。
天祚帝因为此事的确丢了很大的面子,不过善懂心意的萧奉先却极其聪明,尽管之前他也是十分难得地被天祚帝训斥。但是他却一点也没显示出沾沾自喜的模样,而是立即是了奏章,把这一切都归结于耶律阿思贪功冒进、谗言媚主,蛊惑了伟大的天祚帝。
所幸还有他这等忠心耿耿、慧眼识局的大臣,一直坚守观点,为大辽天下尽力尽职。天祚帝看了后,甚为宽心,便顺水推舟地就对耶律阿思下诏斥责。在对方上表请罪请求致仕后,十分爽快地同意了。
于是,一系列复杂的提拔升官之后,萧奉先也坐上了南院枢密使的正职位置。
时下就快要到了春捺钵的时间,天祚帝便将此任务交给刚升官不久的萧奉先,由他全权负责安排前期的准备工作。
萧奉先有心地带了一些礼物,趁机顺路先行来到了辽阳城,直接便去了顾莫娘处,对其是一阵甜言蜜语相哄陪罪。顾莫娘也想探知他这次前往东北的目的等详情内幕,小小地作了一阵之后,还是对萧枢密尽献温存。
一夜之后,竟然就有人上门来报:秦刚已回辽阳,前来约请萧枢密去东京商会会馆一见。
“这个徐三,莫非在萧郎君身边安了眼线不成?”顾莫娘刻意地提醒道,“之前你不回辽阳时,几乎不可听闻到他的踪影。可是眼下,你可是前脚刚到,他的鼻子就闻到了这里。萧郎君你可得要小心提防啊!”
“别瞎说!我从上京动身来此也是临时起意,且不说他的人是如何打听到这消息;而且就算是他安插人手知道了。但这两地相隔不下万里,也没法传到他那头去啊!”萧奉先一边换着衣服,一边不以为然地说道,“想想大约应该是去年我曾与他说过春捺钵的事,估计他应该是算着这个时间来的!”
“哦,奴家也是为萧郎君着想,小心点总是没有错的。”顾莫娘也没指望简单几句话就能挑拨得了萧奉先与秦刚之间的关系,但她却深信,这样的心思只要一直想着,并一点点地埋下去,将来的某一天里,必能收获到足够的价值与效果。
“好好,也是难为你费心了。”萧奉先草草地敷衍了一句,然后便毫不耽搁地跟着来报信的人,赶往城中心的东京商会会馆。
东京商会还是萧奉先在这里做兵马都总管时成立的。
在他的背后支撑下,秦刚当时一口气就将辽阳以前的地方大族势力连根拔起。然后,对于剩下的那几家能够看得清形势、并愿意低头合作的商户与商行中,挑选了最听话的几家,就在辽阳府成立了一家专门针对东北市场的联盟商会,直接叫做东京商会。
能够参加东京商会的,不会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商行小商社,大多都应该是拥有着旁人难以获到的独特商品或者他们足够拥有的实力优势。
像萧菩贤女的手中就有着大辽内陆中京、西京那里的镔铁、青盐货源,而女真人则有着皮毛、山货、木材以及北珠、海东青的稀罕之物等,王文姬的高丽商社也有着大批高丽物产的最佳货源,再加上秦刚授意引进的渤海国商人,就都被一同拉拢在了这个东京商会之中。
首先的好处就在于,彼此之间有了极好的环境可以相互沟通,并在商会的担保下,可以交流各自手中的特色货物,实现更多的分销渠道。
主导东京商会的人,是打着萧奉先旗号的耀州海商,实际是秦刚安排的流求人,他们打通了这条海路之后,源源不断地运来的南方瓷器、丝绸、白酒、茶叶及各种珠宝、工艺品,就已经成为了东北的王者。关键是商会内部,他们可以用极为合理的价格直接交换其它商社手里的货物。而对于其它商社来说,换给他们就已经赚了一笔,换到手的南方货再卖出去,还能再赚一笔。
萧奉先一开始对于秦刚搞商会,让其它商社也能比之前更容易赚钱的想法极不理解。但是,当他在第一个月拿到商会给他的收益分红后,再去看了商会内部的大致流水,便从心底中完全信服秦刚的商业天才思维,并信誓旦旦地说:“生意之事,吾若再有质疑兄弟一言,可扣吾万金!”
东京商会内部,更是早就开了内部信贷的业务,不同的商社,都会有与其生意规模相适应的借贷额度。通过货物流、现金流,再外加信息流与信贷利息流,早就已经掌握了初级商贸金融运作规律的流求商人,还不把这帮东北的土老冒们玩得团团转?甚至还会被这些人都视于财神爷外加行业祖宗一般地供奉。
但是在辽阳城里的东京商会会馆,却修得十分朴实,从外面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进去后像是一座稍讲究的客栈,只接待自己的商社成员,里面各设有洽谈室、休息室、以及相应的商会办公场所。
只有最后面的内馆相对布置得讲究些,只用来接待像秦刚、萧奉先这样的贵客。
“徐兄弟在南边玩的一手好手段啊!”见面坐下来之后,萧奉先便开口道,“也亏得愚兄知道在那里起事的人是你,所以这才坚决反对陛下卷入此事。可笑那耶律阿思,精明霸道了一辈子,最后却还是栽到了徐兄弟你的手上,可叹啊可叹!”
“哪里哪里,关键还得是萧兄眼光长远,心思缜密,更是对小弟我信任有加。说句实话,这次小弟南边一行多半是意外,多半是冒险。实在是说来话长啊!”秦刚知道萧奉先会有很多的疑问,这些东西他在来之前都已经想好了说法。
“我在南边的生意,萧兄是知道的,一是两浙路、二是在福建路,可是这两路的市舶司如今都投靠了大宋权相蔡京,逼得我那里越来越难。结果一直和我合作的流求海盗,却找到了逃亡在外的大宋元符太子,这太子想找机会回京城,海盗想在沿海的地方找根据地,不过共同点是我们都想赚大钱,所以这才达成了合作。至于那些个什么靖难啦、讨逆啦,也就是搬出来吓唬那个大宋皇帝的噱头罢了!”
萧奉先久在朝中,对于大宋东南那里的情况也是略知一二,秦刚的这些说法与朝堂那里听来的也大差不差,自然是甚为合理。
“以徐老弟所见,这元符太子能回到京城继位的可能性可有?”萧奉先问了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
“几乎没有!”秦刚断然说道,“其实小弟遇见元符太子时,他已经十分落魄,身边只剩几个没影响的老臣,要不怎么会去投靠了海盗呢?海盗也只是琢磨着能否冒险挣个快速发达的机会。我也是利用了东南几路失意官员的不满心理,把他们都攒到了一起,再赌上一把这宋国君臣胆小怕事的心思,豁出性子闹了一闹,赌的就是他们不敢调动太多的军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