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章 独立电影的困境循环(2 / 2)
舷窗外的云层渐渐被夕阳染成金红色,古旋风的思绪却仍被那则新闻紧紧攫住。
托马斯·图尔的离职绝非偶然,背后必然牵扯着更复杂的资本博弈。他轻轻敲击着座椅扶手,目光扫过平板上不断刷新的行业动态。
“调出传奇影业近五年的财报和项目清单,”他的声音冷静而低沉。
刘莉莉迅速操作了几下,将整理好的数据投影至机舱内的显示屏上。图表与数字如蛛网般交织,勾勒出这家曾经辉煌的独立制片公司的命运轨迹。
传奇影业的崛起,曾被视为好莱坞独立制片模式的典范。2000年代初,托马斯·图尔以精准的商业嗅觉和艺术胆识,打造了《蝙蝠侠:黑暗骑士》这样的现象级作品,甚至让华纳兄弟这样的巨头不得不重新审视与独立公司的合作模式。
然而,被收购收购传奇影业,一切都开始微妙地变化。
“资本的双刃剑。”古旋风低声自语。
资本入主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却也带来了沉重的业绩压力。华夏市场曾被寄予厚望,但合拍片的票房惨败让传奇影业在东西方的战略平衡上陷入尴尬。
此后,高层频繁更迭,项目预算紧缩,原创IP开发停滞,公司逐渐沦为“续集工厂”,《哥斯拉》《金刚》系列虽能维持基本盘,却再难复制当年的行业影响力。
罗伯特·莱恩那条隐晦的推文并非空穴来风。古旋风点开金融分析网站,发现过去三个月,传奇影业的母公司在纳斯达克的股价波动异常,而几家对冲基金正在悄悄增持其空头头寸。
“有人在逼宫,”他眯起眼睛。
独立制片公司的困境,本质上是一场资本流动的缩影。好莱坞六大制片厂凭借流媒体平台的垄断地位,逐渐收回项目主导权,而像传奇影业这样的“中间层”玩家,既无法像A24那样以低成本博取高口碑,又难以在超级英雄大片的军备竞赛中与迪士尼抗衡,当华尔街开始质疑其盈利能力时,创始人的离开便成了必然。
《Deadle》提到的艾瑞克·卢卡斯,同样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选择。他在环球影业任职期间,以《速度与激情》系列和《侏罗纪世界》的全球化运营着称,但也因《侏罗纪世界3》的预算失控而饱受诟病。
“他若上任,传奇影业只会更依赖大IP,”刘莉莉皱眉道。
古旋风点头,这正是问题的核心,好莱坞的资本逻辑正在杀死真正的创意。卢卡斯或许能短期内提振股价,但长远来看,传奇影业将彻底失去独立制片公司的灵魂,沦为又一个被资本裹挟的“内容生产车间”。
飞机开始下降,洛杉矶的灯火在云层下若隐若现。古旋风关闭屏幕,望向窗外的夜色。他想起了十年前与托马斯·图尔的一次对话。当时对方意气风发地说:“电影的本质是冒险,而独立制片公司是好莱坞最后的冒险家。”
如今,冒险家退场,而赌桌旁的银行家们正重新洗牌。
或许,真正的困境并非资本本身,而是电影行业对“安全”的过度迷恋。
当奈飞和亚马逊以算法决定内容,当影院银幕被续集和翻拍填满,独立制片公司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窄。
“风神一号”平稳降落在洛杉矶国际机场。古旋风收起平板,对刘莉莉说道:“了解一下,哪些独立电影公司在寻求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