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7章 种种因果 复杂的环境(1 / 2)
宣布名号那么简单,它关乎着文明的存续与重塑。站在权力的顶峰,俯瞰着脚下这片伤痕累累却又充满生机的土地,冯俊的思绪穿透了眼前的胜利,投向了更深远、也更棘手的问题核心——人。
---------------------------------------------
人类文明的传承始于知识的薪火与生命的奔流,浩浩荡荡,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国家文明。而一个国家的名称,和其所在的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新上青市的实际控制版图,早已超越了旧时代“城市”的概念,其疆域虽未完全覆盖明帝国鼎盛时期的汉地十八省,却也恢复了大部分传统区域,并在南北两线持续而坚定地扩张着。境内残存的血巢和荒野变异体,在日益强大的军团面前,已从生存威胁逐渐沦为需要定期清理的“治安问题”。行政、军事、生产、教育……一套脱胎于旧明帝国体系,却又因末世残酷环境而显得更加高效、甚至略带压迫性的治理机器已经成型。
尤其让冯俊在意的是教育。他力排众议,坚持在资源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优先恢复并强制推行覆盖适龄儿童的基础义务教育。因为他深知,文化是文明的根脉。然而,一份由韩冲呈报的、关于过去三年新生儿出生率的详细统计,却像一盆冷水,浇在了他火热的心头。
----------------------------------
数据呈现出一种令人不安的割裂:
来自避难所的“知识精英”:这些承载着旧时代科技与文化火种的遗民,拥有令人惊叹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是科技复兴的基石。然而,他们的生育意愿却低得惊人。100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夫妻中,一年内选择生育的不足10对。理性,成了他们繁衍后代的最大障碍。他们用冷静的眼光审视着这个时代:辐射云并未完全散去,社会结构依旧脆弱,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那些同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她们不愿让自己的孩子降生在一个看似“没有希望”的世界。即便冯俊展现神迹,带来胜利,在他们看来,也只是“改善了生存条件”,远未达到让他们安心繁衍的“理想环境”。知识,在拯救文明的同时,也成了扼杀部分文明延续希望的枷锁。
废土上的“生命野火”: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在末世环境中挣扎求生数代、身上文明印记已逐渐褪色的废土原生幸存者。他们或许不识几个大字,身体却因恶劣环境而更加强壮(代价是平均寿命缩短),思维更加直接、野性。对他们而言,生存是每一天的战斗,及时行乐、释放本能是对抗绝望的方式。他们的身体成熟极早,基因深处延续种族的冲动无比强烈。在过去,朝不保夕的生活迫使他们极力避免生育(甚至采用极端手段)。然而,随着冯俊政权带来相对稳定的秩序和安全,被压抑的生育欲望如同火山般爆发式增长。他们是末世中顽强燃烧的“生命野火”,数量庞大,充满原始的活力,却是文明重建中“文化”与“理性”缺失的一环。
一边是拥有“文明”却缺乏“延续”动力的精英,一边是充满“活力”却缺乏“文明”指引的大众。这种割裂,比任何外部敌人都更让冯俊感到忧虑。如何将这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是构建新秩序的关键。
----------------------------------
信仰的粘合剂:理性与希望的悖论统一
正是在这种尖锐的社会矛盾中,冯俊过去一度排斥、试图压制的宗教力量,其重要性凸显了出来。他亲身感受过信仰之力转化为至高天神力的强大,无法再对其视而不见。
救世教,这个最初或许带有功利色彩的组织,如今已深深扎根于民众心中。它不再仅仅是精神寄托,更成了一种强大的社会粘合剂。对于知识精英而言,冯俊展现的“神迹”(无论是击败强敌还是操控权杖)是超越他们现有科学认知的“现象”,迫使他们重新思考宇宙的法则。将冯俊尊为“救世主”,并非愚昧的迷信,而是在理性无法解释的现实中,一种寻求更高层次秩序与意义的尝试。这为他们冰冷的理性世界注入了一丝可被“研究”和“理解”的、带有希望色彩的神秘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