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进入安南1(2 / 2)
郭少靖笑道:“安南!奉圣上口谕,招抚罗汝才为旧港总督。”
杨廷麟愕然一怔,随即哑然失笑,“哈哈!好主意!”
………………
安南,
红河三角洲平原,流域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是安南国黎朝政治人口经济的重要地域。
十万大山(十万取音壮族语“适伐”,意为山势连绵接天)南麓下,一条一百多米宽红河支流自西向东流淌。
河流中一处三里长,水道特别开阔深度却最浅,中间有一条河中长滩。
两支大军隔河一百丈对峙,各有大量武装人员集结,密密麻麻望不到头。
河道南面,安南军十万人,打着“郑”“阮”两种大旗,集中在一起,乌压压一大片,占了好几平方公里。
只有五成人身披竹甲,其余人衣着单薄简陋,身形瘦小,手中兵器由刀枪木棍弓箭投枪组成。
看似一伙乌合之众,但是最后方,有一支东南亚特有的象军。数百头皮糙肉厚的庞然大物,身上同样披挂竹甲护住要害,在军阵中冲撞起来,好似数百辆装甲车。
河道北面,人数约四万,人人披一层明军常用红色皮甲,手中强弓利刃,杀气腾腾,一看便知是百战之兵,后方还有几千人正在临时制作木盾牌。
旗号“罗”“革”“尧”“左”“蔺”“能”。
正是扫荡半个大明,“曹操”罗汝才带领下的,
“革里眼”贺一龙、
“改世王”刘希尧、
“左金王”贺锦、
“乱世王”蔺养成
“闯塌天”刘国能
六大流寇头子率手下精锐,翻过千里十万大山,来到红河平原。
可能由于贺一龙与贺锦同姓贺不好区分,旗号便以外号命名。刘希尧和刘国能同姓,刘国能以“能”字作旗号,刘希尧以“尧”字旗区分。
……………
河道两侧本有许多树林,由于战争原因,能砍的都砍了,粗大的用作工事掩体盾牌,小的也能作柴火。
双方此刻各自用两百多门小火炮互相炮击,目的都是为了大象。大象这家伙看似庞然大物,却对巨响异常害怕。
北方军欲轰掉南方军沿河滩头掩体工事及火炮,试图吓走后方数里外蓄势待发的象军。
南方军同样用火炮冲对方炮阵反击,以图压制住对手火炮,抹平对大象最有威胁的火炮,为接下来象军趟河进攻创造出一个安静环境。
河道下游二十里处,郭少靖站在望斗里用望远镜观察一会,暗中腹议,
安南军直至现今还是一副明末流寇乌合之众模样,明初时实力应该更差。宣德三年却击败十万明军,且斩杀三万。
明初时期,明军在安南陷入越战美军相同的境地。当时红河三角洲还是大片沼泽,毒蛇蚊虫肆虐生存困难!人口稀少,粮食产量低下,养不活驻军,全靠内地接济。
如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朱高炽朱胆基父子以军费透支为由放弃了安南,撤回驻守的军队,认安南为藩属国。
双方几十万大军交战,明初时装备齐全的十万大军反被一群叫化子一般的安南军斩杀三万,说明那个时期明军的战斗力已严重下滑,二十五年后那场土木堡惨败并不是偶然发生,是整个军界战斗力已经重度退化导致。
“菜鸡小炮互啄!看着挺热闹,实则伤亡寥寥,都想用炮声吓退对方。”
感慨一番,命令船队继续逆水上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