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乡音传初心(1 / 2)
当海涛返乡探亲的消息在小县城悄然传开。
县委书记高明亮很清楚杨海涛的事迹,杨海涛不仅是全县人民的骄傲,更是全县人民学习的典范。
他得知后,当即作出指示,要求县委宣传部第一时间与海涛对接,邀请他为全县事业机关干部作一场以“人生价值”为主题的专题报告,让榜样力量浸润初心,以奋斗故事凝聚奋进动能。
县委宣传部宣传教育处的刘洪光处长一行三人驱车来到杨家寨村,找到了杨海涛。
当刘洪光处长说明来意之后,杨海涛笑着说道:“刘处长,我可没有资格给全县的干部做报告。”
“近两年,咱们县进行了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大部分岗位都是年轻干部,通过你的创业经历和当兵体会,一定会给他们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触动。高书记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抓住你回家探亲这次机会,给这些年轻干部上一次生动的人生课。”
杨海涛笑着说道:“处长,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可是一个缺陷,不一定能达到领导所要的效果呀!”
刘处长也笑了笑,随即拉起了海涛的手。
“海涛,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你就把创业经历和参军体会表述清楚就行了,他们肯定会有所收获的。”
听了刘处长的一番表述,海涛答应了。
“处长,领导准备什么时候进行?”
“海涛,只要你准备好了,在你回部队之前,随时都可以。”
刘处长一行三人走了之后,海涛把这个事情给妈妈说了。
春花看着海涛,担心的说道:“海涛,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能随意答应呢?你讲不好,不但自己丢人,领导也没有面子。我建议你还是推掉吧!”
“妈妈,我已经答应了,也没法给人家说了。只要我好好准备,肯定会有一个好的效果,你就放心吧!”
春花听着海涛那坚定的语气,心里似乎有些淡定了。
上午九点,县委大礼堂座无虚席,来自全县各条战线的机关干部300多人齐聚一堂,目光中满是期待。
不一会儿,身着朴素正装的海涛,走上了讲台。
他一开口,带着乡音的亲切与岁月沉淀的沉稳,引起了台下在座人的高度注意。
这么一个年轻的小伙子,当了两年兵他能讲出什么新花样。
台下的人都在窃窃私语,议论各自感兴趣的话题。
没想到,杨海涛开场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家乡人”的身份打开了话匣子。
他从童年在山村的成长记忆说起,回忆起村里的烟火气、师长的谆谆教诲,更提及了参军前扎根家乡的那段时光——彼时的他正值青春年华,主动投身村里的修路工程,顶着烈日搬运建材,帮扶村里的孤寡老人打扫庭院,义务为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在农田水利建设中,他带头跳进泥水里疏通沟渠,保障了全村百余亩农田的灌溉需求。
那些藏在时光里的家乡印记与实干身影,让在场听众倍感亲切与动容。
可是有的人听了,对海涛讨论的话题不感兴趣。
“这些都是小学生在学雷锋做好事,没有什么好说的,更没有什么价值。”
海涛站在台上也看到了听众的情绪低迷。
于是他把话题一转。
“我高中二年级辍学,去了南方打工闯市场。
离开家乡这几年,我也走了很多弯路,遇过不少坎,但始终记得自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始终记得出行前父辈那句‘踏实做事、清白做人’的叮嘱,更记得当初在家乡为村民做好事时,乡亲们的认可给了我最初的动力。”
到了南方,我举目无亲,从摆地摊去饭店打短工,出门进货蹬三轮车,回家睡觉搭地铺,两年的时间没有进过餐馆吃过饭,没有去过澡堂去泡澡。
虽然经历了一些磨难,吃了一些苦,也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罪,但是我收获的是阅历和经验以及为锁定目标而奋斗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