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职场新人之外贸员 > 第825章 产生了不小振动

第825章 产生了不小振动(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陈先生意犹未尽地说:“这些年,大陆在搞经济。对于毛先生历史贡献的评价有一些和以前不一样的声音。这些评价的对与错还是要留给历史来检验。”

贾勇插嘴道:“您读过马克思的书?”

陈先生说:“读过啊。”

贾勇喃喃说道:“我们家里有这本书,但是我从来没读过。”

陈先生说:“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是一本影响世界的书,值得一读。”

陈先生又问贾勇:“你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吗?毛先生曾经讲,在党内,真正懂理论的,也不过二三百人。”

贾勇摇了摇头。

陈先生说:“我在国外的文献中,看到过这样的表述。毛先生是很客观的。

中国没有完成工业化,中国工人还是不成熟的。要让中国工人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那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陈先生用深邃的目光看着贾勇,提了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马克思能够被中国人接受呢?”

贾勇慌忙摇了摇头。

陈先生说:“在当时,很多知识阶层的人,观察到了中国的实际情况。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他们还举了太平天国的例子。基督教和马克思都是舶来品,洪秀全用修正过的基督教号召农民起义,形成了广泛的影响。一度威胁到了清政府的统治。

“从文化的角度看,清政府与太平天国之间的斗争,是以曾文正公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与舶来的修正过的基督教思想的较量。

“晚清政府的胜利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胜利。蒋先生就是这么认为的。他推崇曾文正公,就是要用儒家思想战胜同样外来的马克思的思想。”

陈先生的话在贾勇心里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让贾勇有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贾勇愣愣地看着陈先生,不知道说什么好。

陈先生说:“但蒋先生错了。他忽视了马克思的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蒋先生仅仅因为马克思的思想是舶来品,就认为马克思的思想是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对立的。这是没有根据的。”

陈先生慢腾腾地接着说:“马克思是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经济的,写出了《资本论》。马克思在研究的过程中,用的方法是哲学方法。

“马克思自称是黑格尔的学生,他学习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而辩证法恰恰就是马克思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相贯通的地方。

“辩证法在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中都有体现。辩证法是中国人理解马克思的思想的一把钥匙。

“如果在以农民和地主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中,没有传承了两千年的辩证思想,中国人是难以接受马克思的思想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