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跟上脚步(1 / 2)
汪宏道真不是上课有瘾,只是很多东西确实要学,没有比专门传授更有效率的方式,毕竟对于创业,他是纯粹的外行。
他自嘲道:“感觉跟以前的学徒没什么区别,都是要努力表现争取师父认可,从而获得进入行业的资格,双倍学生生活根本没有课内课外,每天都是学习学习。”
罗宗睿安慰道:“够不错了,至少给你争取的机会,照潘华兴刚开始的态度,我原以为他会直接拒绝。”
“我明白,当我决心折腾,这就是我必须要经历的。”汪宏道感慨道,“希望有个好结果。”
“事在人为。”罗宗睿不得不惊叹身边尽出能人,一个比一个能折腾,包括他自己,大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就是这个道理吧。
辅修创业课近一个学期,汪宏道逐渐耐不住性子,虽说不交学费,受益匪浅,可正事被耽搁了,自热食品项目到底支不支持,愿不愿意孵化,潘华兴的态度很飘忽呀。
他感觉自己像是被哄骗注意力的小孩子,寄希望于时间转移兴趣,打败创业想法。
这怎么行?汪宏道非但没有消磨兴趣,反而激动的心颤抖的手愈发按捺不住,迫切想把所学运用,把设想变成现实。
“青创什么态度潘经理给个准信,别晾着我呀。”
“你都参加了创业学习课程,还能是晾着你?我们希望你准备充分,自信满满,瓜熟蒂落似的启动项目获得成功。”
“说到底还是糊弄,世上的事哪有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走一步看一步是常态,熬着熬着黄花菜都凉了。”
汪宏道态度坚决,潘华兴无可奈何,只能松口风。
“寒假别着急回去,青创有个初创食品项目,你去当观察员,完整看一遍人家是怎么运作的,然后再写计划书,开学后我会安排上会,到时公司领导评审,根据你的实际得分确定是否支持以及投资合作的框架。”
“什么?”汪宏道直勾勾看着潘华兴,恶狠狠道:“你没有决定权,还要我学习等待,分明就是在溜我玩。”
“一方面我觉得你不成熟,既没有坚定要做的决心,也缺乏承受失败的能力,说白了就是毛头小子,风一阵雨一阵,不考验一番青创决计不会合作。青云投资任何一个项目,都不会抱着它绝对会失败的目的启动。
另一方面自热食品有未来前景,少则百万产值,多则千万过亿,我看你为人不错,不希望你成为炮灰,想你更成熟。这样,不仅你自己成长得更有能力,还可获得青云更大力度的支持,增大创业成功概率和未来潜力。”
“我总感觉你还是在藏着掖着。”
“去观察吧,如果你够用心,会得到答案。”
潘华兴推荐的欢乐食品,名字他不认识,产品却耳熟能详,就是最近一段时间陈清声名大躁的“薯于你”,标新立异的包装方式配上风潮时髦的短句语录,甫经推出就俘获玉大学子,俨然潮流单品。
当他表现出这种惊讶,专门抽空见他一面的总经理余以亮微笑道:“首先声明,我并非好为人师的家伙,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只是出于我们共同的身份以及你来我这里观察学习的事实,有些话不吐不快。”
汪宏道正色道:“余总请讲。”
“叫我余经理或者亮哥就行,产品还没成功我实在担不起‘余总’的名号。”余以亮笑道。
“薯于你风靡陈清,罐式包装开一时风气,简直成潮流单品,还不算成功么?”
“只在陈清试上市,好比游戏内测,消费者称赞的好不一定是优点,反馈的差却必然是真的缺点。
我要说的也与此相关,作为一个预备创业者,不是靠自己双手从小到大一步步趟过来的草莽老板,而是拿着商业计划书直接寻求资源支持的精英人才,你的身份经历让你绕过很多坎坷,能更系统且有支撑地开启创业。
好处就是你少吃很多苦,节省很多时间,坏处就是没有战绩,投资公司无法判定你的水平,很容易降低支持级别,所以你必须表现出自信和专业,让投资公司与合伙人相信你的项目会成功,支持你跟着你会有好的结果。
可是你想介入食品行业,自创食品品牌,居然对近在咫尺的食品上新没有足够的敏感度,不知道它是谁生产的,这就会显得很业余,没有进入创业者身份,尤其薯于你发力的重点区域就是大学中学,你该了如指掌的。”
汪宏道忽感一阵燥热,好像课堂上自信满满回答问题,以为答得很好,老师也没说什么,下课却被同学指出多处错误,后知后觉的羞愧令他无地自容。
“我建议你抬起头直视我。”余以亮温和道,“勉强算的话,我是你的创业师兄,先走几步路多踩过几个坑而已,没有说就比你厉害,更不是为取笑你,完全不用如此作态,将来产品推向市场,你接触到的人和事会更多,既没有时间给你羞愧,更不允许你羞愧。”
汪宏道自嘲:“我还真是愣头青,算什么精英?”
余以亮道:“草莽和精英只是青创自己构建的名词,指代投资对象的身份,就像文盲和读书人,原没有高低贵贱,不过是听的人自己戴有色眼镜,看不起残疾和吹捧读书人罢了。”
汪宏道苦笑:“我好似被泼一盆凉水,来之前躁动的情绪都浇灭了。”
“不算坏事,你才多大年纪,当初罗总创办青云农业都比你大呢,何必着急?哪怕到青云旗下的食品厂干个两三年再启动创业都不迟。”
“商业创意是有时效的,过后就不灵了,得趁早。”
“好饭不怕晚。”余以亮摇头道,“我安排吴新接待你,有什么问题尽管找他,他解决不了来找我。”
“亮哥。”汪宏道情急之下喊出声,“咱们还能见面吗?我想向你多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