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原来已经这么重要(2 / 2)
……
田秀禾依照罗学云指示,开始收拾青农发展,从饲料到养殖到加工的链条,每一环都得慎重。
“向武,你带队去看看花英养殖场,回来给一份详细报告。”
叶向武是青农发展新成立的战略规划部副主管,辅助田秀禾管理“庞大业务”,当下给他的任务就是实地调查包袱养殖场的真实情况,评估之后决定保留经营还是忍痛割掉。
他从战略部成立就在看花英养殖场的材料,可谓烂熟于心。
花英镇在陈清邻县,青农形成田黄家禽产业后,吸引周遭很多乡村效仿,涉足养殖行业,曾经报纸形容青农是一家带动千家种千家养千家采,真不夸张。有青云给予一定的销路保证,还有技术可学、禽苗可买,进入这行业无非就是看风气什么时候吹过来。
俗话说这山望着那山高,有几户尝到甜头便不满足现状,想要赚更多钱,但是田黄家禽是笨鸡笨鸭,必须要生长周期和半散养保证肉质鲜美蛋品质高,不适合规模养殖提高效率。
有个叫花建业的年轻人站出来,他用美好的前景和信誓旦旦的说词,将渴望发家致富的积极户聚拢到一起,改养速生肉鸡,成立集体养殖公司。
虽然很蛮干,但是踩中风口,价格更便宜的肉鸡销路比田黄鸡还猛,都不用费心运出地区,光是玉阑都消化干净。
于是花英镇介入组成乡镇企业,继续投入资金扩大规模,两三年时间就成了县关注重点,业务冠绝玉阑。
这时候不需要花建业劝说,所有人都亲眼看到好处,笃信养殖公司大有可为,必须接着冲锋,肉鸭安排上,食品加工也列入筹划。
很不幸,故事发展顺顺利利时,一个大坎已经在前面等着。
恰如罗宗睿劝解汪宏道说的,华夏人才很多,你听传闻才想到的点子肯定已经有许许多多人考量过,花建业看青农搞家禽养殖入局,其他人同样不会闲着,亦在跑步前进。
所以八十年代末肉鸡养殖起飞,纷纷有人入场,不仅抬高种鸡和商品雏鸡的价格,还导致市场供大于求,一度价格暴跌,饲养量萎缩。
花英养殖场遭受重创,但是花建业不服气,当地也不甘心,非要逆势而上,顶着重重压力追加投资,圈舍建得更多,禽肉加工厂也如期上马。
确实过几年舒坦日子,没想到暹罗危机引发全亚震颤,出口受阻需求减少,成本上升价格下跌,最要命是没钱可贷,冉冉升起的明星公司未等媲美青云农业的光景就已黯淡,成了难以解决的包袱,被玉阑列入上市赠品。
“不好搞啊。”叶向武一边安排着考察行程,一边暗暗愁思。
花英养殖场必然是两难境地,拯救吧,难保不是无底洞,放弃吧,厂房和设备能值多少钱,还的负债不是打水漂?
叶向武玩个心眼,先派职工暗地走访,瞧一瞧情况跟纸面数据差多少,再明面过去,望一望有没有什么遮掩隐藏。
事实证明他没多虑,刚到花英镇就被花建业挡住,扯着时间不早的借口非要请他吃饭,叶向武本来答应,谁知花建业把他往县里拉,差点没当场翻脸,强行下车。
“去花英食堂。”叶向武冷着脸。
“食堂都是啥手艺,那不是慢待顾客,而是瞧不起人。”花建业堆笑道,“去镇上去镇上。”
“花经理说错了,养殖公司是青农发展的,我们来不是客人。”叶向武道,“我就算在总公司吃完过来,这么一截路也饿不着,走。”
花建业满脸愁容,苦涩道:“食堂已经停火半年。”
“为什么?”
“加工业务停了,养殖数量降了,在班的人不值当开火。”
“日子难过知道苦了,光景好的时候怎么没想财力物力艰难,更多用在经营生产上?”叶向武毫不客气。
岂料花建业亦不羞愧,光棍道:“花英虽小也是以青云为目标的,多为职工着想,让职工把公司当家,同样是我们想达到的愿景。”
叶向武十分难绷,一时间摸不清他究竟是反讽,还是诚心实意。
“先去实地看,饿了再吃。”
花建业拦不住,只能听之任之,一群人风风火火杀将过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来了什么重要人物。
养殖圈舍和加工工厂就是花英全部的资产,远远看着规模很大,内底一看空壳很多。
叶向武第一印象就是草台,感觉水平比村组合作社高不了多少,照青云农业的育种基地和青云食品的肉类加工车间那是天差地别,仿佛花建业对规模经营的理解就是圈舍大一些,鸡鸭多一些,根本不懂那只是表面的结果,里面要做很多系统性的工作。
密度增加,防疾病要跟上,温度、湿度、通风都是控制指标,还有喂食喂水、粪便处理……花英养殖公司整一个虚有其表,完全是踩在风口被吹起来的气球,不能戳,戳就要炸。
叶向武不发一言,沉默地看,暗暗地记,从运行情况到文件查阅全不放过,只是越看越生气,简直没有不糟糕的。
“还搞什么尽职调查,直接派清算组得了。”专员之一的汪实是个年轻小伙,在青云工作时间不短,习惯集团的管理要求,人机料法环,5S都是耳熟能详,非常不适应花英的杂乱,瞧见花建业离开,抱怨脱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