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女尊:夫郎是个娇气包14(1 / 2)
温黎没有特意瞒着小公子朝廷的情况,小公子父母阿姐的事情也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小公子,就是怕小公子无意中听到,受到刺激,一下子受不住惊了胎气。
她亲口说不仅能言词委婉抚慰小公子的心情,还能告诉他她安排的后手,再加上有路尚书通过商队寄来的平安信,小公子虽有点担心,但是心情还算是平稳,大人和孩子都没有多大的事情。
京都在跟三皇女对峙的一天一夜里,被三皇女和冯将军里应外合下彻底攻破。
三皇女有心对朝臣和皇室大开杀戒,被冯将军阻止。
冯将军手上掌握着兵权,三皇女还需要冯将军的支持,只能忍气吞声,暂且对冯将军退让。
不杀朝臣是维持朝廷安稳,怕寒了文人的心,造成民情激愤,当然这是冯将军的说辞,其实是冯将军感到了唇亡齿寒。
三皇女还以为她突然想装好人了,为她那点突如其来的善心嗤之以鼻。
现在不杀,以后她也会杀,不服她的人先软禁着。
特别是那个差点坏了她大事的路尚书和丞相,她一定要将她们千刀万剐,不然难解心头之恨。
大皇女这个曾经的储君,她在她手上吃了太多次亏,就算她登上皇位,也将是她坐稳皇位的最大威胁。
皇位不是正当手段得来的,三皇女心里清楚,也害怕。
所以大皇女必须现在就解决掉,这个问题上三皇女绝对不会退让。
至于其她姐妹,一个个窝窝囊囊,以前扭成一股,给她造成点麻烦,但是跟大皇女比相差甚远。
之后不声不响地一个个除去就是,她对她们还看不上眼。
三皇女坚决要杀亲姐,冯将军没有阻止,毕竟大皇女确实对三皇女的正统地位造成威胁。
她阻止三皇女屠了整个皇室,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弑母,只是怕三皇女彻底没了大义。
两相对比下,杀一个皇女也就没有那么严重,毕竟冯将军以前也忌惮着大皇女和丞相。只要大皇女死了,丞相就没了砝码,不足为虑。
三皇女接上的骨头还没有长好,行动并不方便。
此刻是她一生中最扬眉吐气的时候,她怎么能坐在轮椅上被宫人推着进去,她要站着一步一步走到狼狈的大皇女面前,看着她像一条狗一样的死去。
大皇女如今还是浑浑噩噩的,没有丞相外祖母在身边给她出招,她已经骇然的不知如何是好。
被囚禁在屋子里面,外面都是拿着兵器的守卫,她一有异动,就会惹来一双双如狼般的眸子,又被吓了回去。
她骂过叫嚣过求饶过,嗓子都喊哑了不仅没有宣泄出心中的害怕,反而瘫在地上越来越惶恐。
一切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三皇女来时大皇女没给出反应,她现在精神状态非常的不对,本就不是什么坚定的人,重压之下形同疯妇。
对比着一步一步形同老妪一般走来的三皇女脸上癫狂的笑容,一时之间竟不知谁更加的疯。
三皇女挥退身边的人,不让她们搀扶。
看着地上痴痴傻傻,对着对她的嘲讽没有任何回应的大皇女,也能心满意足的喋喋不休的狂笑着骂着。
然后拿过守卫手中的刀,扯着疯狂的笑要亲手解决一生中最大的敌人,这个曾经怎么也挥之不去的阴影。
一切来得太快,被挥退的守卫没来得及阻止,眼睁睁地看着三皇女一刀刺在大皇女胸口,大皇女从惊痛中找回点意识,拉着手脚不稳根本没有反抗能力的三皇女倒下。
而三皇女倒霉到了极致,又或者上天都看不下去三皇女的嚣张,就这么直直地撞在大皇女胸前。
等到守卫反应过来,慌手慌脚去搀扶三皇女,翻开三皇女的身子,脖颈处一股股鲜血止不住往外流,眼睛瞪得极大。
临近死亡,她都不敢相信终于要登上皇位时,她竟然摔在刀上死了,就这么窝囊的死了。
她不甘心地抓挠着地板,想要最后挣扎一下,然而喉咙中咕噜噜的血声没有持续多久,三皇女的眼睛彻底没了神采。
一旁的大皇女早就在濒死一抓后彻底没了生息。
温黎对三皇女的死法颇为无语,这次她可没下手,都是她自己作的。
所以说人不要过于猖狂,这不连上天都看不下去收了她。
冯将军也被这一变故惊呆了,她没想到三皇女这么蠢,杀个人连带着自己一起死了,还死得这么憋屈。
她现在回不了头,三皇女死后慌张了一阵,竟觉得松了一口气,三皇女早有狡兔死走狗烹的意思。
现在三皇女死了,对她来说形势不利,但也没差到底。
不如找个年纪小的皇女,扶持上位,反而比扶持三皇女更好。
冯将军怎么想,怎么干,对外宣称女帝重病,退位给十皇女,即日登基。
而冯将军不知是不是受到三皇女死亡的冲击,明白了棋差一招的痛苦,终于狠下心在女帝写下退位诏书后,给女帝一碗毒汤送走了女帝。
女帝早年的昏庸,再加上天下本就不太平,冯将军又带着得位不正的新女帝想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本就有些心思的地方自然反了,不过她们打得口号是清君侧。
如今的局势是南方称王的反贼没平息,北方边境已经打了一场大战,差点丢失一城,外族趁你病要你命,攻势愈发迅猛,破关之日愈来愈近。
北方边境的百姓往南转移,南方的百姓也不安生,各地不听中央调动,要清君侧。
天下是彻底乱了,流民越来越多,不少人升起逐鹿之心。
冯将军掌握的兵马只能霸占一方,哪怕小女帝在手也鞭长莫及。
路尚书自觉尽了对王朝最后的责任,也是太过失望,除了担忧百姓,没有过多反抗,在冯将军手上安安稳稳软禁着,冯将军想要拉拢他,但是路尚书没有答应,她有预感冯将军长久不了。
而且如今的小女帝完全在冯将军掌控中,她出去不会有什么实权,跟囚禁没什么区别,冯将军不会真正放心她,反正京都百姓没事,她还不如静静等着,等着转机的到来。
她预感快了。
温黎这段时间也没有闲着,她在四处清剿土匪。
之前训练出来的衙役和手下派上了用场,趁着四处都开始乱起来,大家的目光都关注在南方,边境,以及京都,没人关注她的时候正好合适。
就算发现了,县令剿匪也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就是动作大了些,可是对照着局势又不明显了。
温黎收服了几个山头,剔除罪大恶极的人,剩下的人不多,多是这几年北方逃来的流民。
她又把这些日子挑出的流民一起送到山中训练,渐渐从中找到两个当将军的好苗子,忠心度也可以,温黎着重进行了培养。
办这件事情的都是温黎收服后成为心腹的人,练了一身好武艺的温母也参与其中,用从温黎这学到的军队知识帮着训练这些人。
帮着温黎办事,温母渐渐看出点苗头,在一天晚上准备了酒菜,约温黎单独聊聊。
温黎为温母添上一杯酒,等着她将一直埋在心中的秘密说出来,哪怕现在她已经猜出个大概。
温母拿着酒杯一口灌下,喉咙里火辣辣的,温母却只觉得舒爽,有了酒意,有些话就好说出口了。
“黎子啊,其实你不是我的亲生女儿,你是前朝皇室的后代。”
温黎没有什么惊讶,也没有故意表现出惊讶,只是给温母夹了一口菜,让她别光顾着喝酒壮胆,等下烧胃难受。
“不管我是谁的后代,我是您养大的,我就是您的女儿,您养我小,我养您老,以后还会给您养老送终。”
温母眼眶红彤彤的,这话说得她心中酸软,这个女儿没有白养。
“好好好啊!”温母声音哽咽。
温黎等着她舒缓心情。
温黎的话像是给温母吃了一颗定心丸,情绪缓缓平复,开了个好头,接下来的话就顺畅了。
“我家祖上是前朝的大将,前朝被奸人篡位后,祖上不愿意在奸人手下办事,选了个山村隐居,一直绵延到我这一代,我从小就听着祖上说着前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