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九章 大捷 (二合一)(2 / 2)
慕容麟道:“即便如此,却也不能排除是做局诱骗的可能。那丁建既肯降敌,又岂是能够信任之人?”
慕容德皱眉道:“贺麟,这话说的不妥。降敌乃无奈之举,这等事怎可追究。本王相信他。”
慕容麟咂嘴道:“既然叔王信他,贺麟自然没话说。不过我的另外一个疑问是,放弃坚城防守而不守,却出兵冒险夜袭,这似乎是不智之举。魏军攻城不力,巴不得我们出城跟他们作战。此举太过冒险了。我认为,当慎重行事,不可擅动。”
慕容德尚未回答,慕容青在旁沉声道:“赵王此言差矣。情报摆在这里,战机就在眼前。此刻若不主动破敌,难道等对方大军增援,将我们困死在这里么?城中兵马死伤颇多,守城兵马目前虽然还可应付,但是粮草物资总有耗尽的一天。若对方采取围城之策,困死我们,则难以为继。务必要在眼下打开缺口,以防后续之艰难。这确实是冒险,但却值得去冒险。”
慕容麟摇头道:“放弃坚城不守,乃兵家之大忌。南安王,你又领过几回兵,打过几次帐?你岂知其中的奥秘。”
慕容青哈哈大笑道:“赵王,你倒是领军打过多次的仗,却又如何?我大燕有今日,不就是你们失利所致么?赵王放心,我请命出城袭击,赵王便待在城中观战便是了,不用你赵王去拼命,坐享其成便是。”
慕容麟怒道:“放肆,何出此言?你怎敢如此和我如此说话?你眼中还有尊长么?”
南安王慕容青乃是慕容垂的堂侄孙,论辈分是慕容德的堂侄孙辈,也是慕容麟的堂侄儿辈。在血缘关系上,已经颇远。其实辈分血缘高低远近倒也罢了,慕容麟自去年投奔慕容德之后,便一直对慕容青心中不满。
慕容麟投奔慕容德的用意便是希望慕容德另立朝廷,和慕容宝形成对立。而慕容德无子,将来自已便可继承慕容德的兵马势力,顺理成章的成为接班人。可是来到邺城之后,慕容麟发现这个慕容青甚为活跃,领军理政的权力不小,慕容德对他也颇为喜欢。更重要的是,慕容青一直在慕容德的身边,已经待了多年,慕容德对他的感情比对自已要亲密的多。这让慕容麟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和压力。
今日慕容青之言既是嘲笑也是对自已的不敬,慕容麟自然立刻爆发了。
慕容青没有反驳,也没有道歉,只是冷笑不已。慕容麟还待再训斥他,慕容德却开口了。
“贺麟,他也没说什么,为何这般呵斥他?还是商量正事吧。你是否愿意领军出城袭营呢?若你去,该比慕容青要好些,毕竟你领军作战经验丰富。”
慕容麟没好气的道:“叔王,我认为此事是圈套,不可上当。谁劝你出城袭营,谁便是别有居心。我当然可出城进攻,但我并不想落入他人圈套之中,还望叔王三思。”
慕容德点点头,转向慕容青道:“南安王,你怎么说?”
慕容青拱手道:“我愿领军出城袭营,就算战死也心甘情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此番不给予敌军重创,后续恐无机会。拓跋珪的兵马在中山休整,不日便将前来,届时压力太大。此番若能削弱其兵马,乃为长久所计,必有大的裨益。”
慕容德一拍大腿道:“好,那便你去。你欲领多少兵马前往?我可不能给你太多兵马。”
慕容青道:“我只需骑兵三千,步兵七千,有一万兵马便可。”
慕容德沉吟道:“拓跋仪城外之兵尚有两万余,一万兵马恐少了些。这样吧,我给你五千骑兵,一万步兵。就算遭遇埋伏,也可突围回城。今晚袭营,我于西城城头为你掠阵,西城城门为你打开,若遇不谐,急速撤回。”
慕容青长鞠应诺,领命而去。
慕容麟在一旁冷眼旁观,心中更是恼怒。慕容德不肯听自已的,明显对慕容青更加的偏袒,这让慕容麟感觉到了极大的危机感。但他觉得,今晚或许是个转折,当慕容青铩羽而归之后,恐怕他再也不能受到慕容德的青睐了。因为慕容麟坚定相信,那是个圈套。既然慕容德不肯相信自已的判断,等他吃了大亏的时候看他还怎么说?
入夜时分,慕容青率领兵马从东城悄悄出城。马上笼人衔枚悄悄绕行南城荒野,二更时分,抵达邺城西南拓跋仪大营左近。
随着一声号角吹响,慕容青率领的兵马向着拓跋仪的大营发起了猛攻。慕容青身先士卒,策马冲在最前列,手中一杆银枪闪闪发亮,脸上带着獠牙面具遮挡住俊俏的面容,整个人如杀神一般冲入对方营地之中。
拓跋仪营中兵马压根没想到对方会出城袭击,得知情形时仓促迎战,对方的骑兵已经掩杀而至。一时间前营之中一片混乱,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抗,被慕容青的五千骑兵杀的前营大乱。
本来魏国兵马善于野战,骑兵更是首屈一指。但无奈此番进关东之地必须要进行攻城战,骑兵无法发挥,只能以步兵的形势攻城。为了攻城的便利,前营之中都是步兵,外加大量的攻城物资。战马等都集中在后营喂养。仓促之间根本来不及配给,前营被慕容青带着骑兵一冲而散。
慕容青下达的命令是,不要任何俘虏,见人就杀,毫不留情。物资粮草一概烧毁,半点不留。所以骑兵突入前营之后,很快杀的血流成河,到处纵火焚烧。
拓跋仪得到禀报之后连忙率领中军兵马前来增援,刚刚出中营,远远眺望前营方向火光冲天,已方兵马四散败退,对方兵马黑压压不计其数正朝中营掩杀过来。拓跋仪知道大势已去,此刻就算去迎战,也未必能够抵挡,反而可能会被纠缠在此。眼下已方兵马不多,贺赖卢的兵马又在三十里外,根本无法救援,故而明智之举是立刻撤退,以免自已的全军陷落于此。
当下拓跋仪果断下令撤退,兵马回头撤离,连夜往后败退。
慕容青闻讯率骑兵猛追,但不久后邺城城头观战的慕容德命人传令给慕容青,要他穷寇莫追,清缴散乱之敌之后便速速回城。慕容青这才停止了追击。
此战大获全胜,慕容青的兵马斩杀拓跋仪兵马六千首级,捣毁其营寨,烧毁其大部分物资,缴获后营战马五千匹。已方死伤不到千余人。正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天明时分,慕容德于西城城门口亲自迎接慕容青率军凯旋,大加褒扬。许多邺城百姓昨夜在城头观战,此刻也纷纷在街市旁夹道欢迎,场面隆重之极,给予了慕容青英雄般的欢迎。
慕容麟也在欢迎的人群之中,向慕容青表达了祝贺之意。从大局上而言,慕容青夜袭大胜,不但解了邺城之围,也提振了燕国上下的士气民心。对于大局自然是一件大好事。但慕容麟心里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甚至颇为嫉恨慕容青。他后悔自已昨日为何不接受领军袭营的命令,否则现在接受欢迎的人便是自已了。本来慕容青便受慕容德偏爱,现在他又破敌立下大功,自已岂非更是在慕容德心目中的地位要大大的降低了。
邺城保卫战的胜利,令燕国上下一片振奋。对那些依旧坚守抗敌的人而言,无异于是一针强心剂。拓跋仪不得不率军退走,邺城周边以及东侧郡县,各处被攻占的郡县散落的官员兵马也纷纷向邺城投奔而来。在某一刻,人们已经忘记了燕国之主慕容宝的存在,而将焦点聚集在了慕容德的邺城。似乎只有故都邺城中的慕容德,才能抵挡魏国兵马,将他们赶出去。
四月中,对邺城之败大怒之极的拓跋珪决定集结兵力,将邺城铲为平地。但是鉴于邺城的坚固,此刻魏国兵马的分散,新一轮兵马粮草的补给尚未到来,所以不得不忍气吞声,暂时命拓跋仪等人退守邺城以西的钜鹿县休整。同时迅速调集兵马粮草,准备进行新一轮的进攻。
就在邺城保卫战大捷,局面似乎有所逆转的时候。大燕皇帝慕容宝经过近一个月的仓皇逃窜,来到了慕容氏的发迹之地老家龙城。
慕容宝恐怕万万也没想到,他一路艰辛逃来龙城,不但没有给他带来转机,反而是走向了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