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七四章 天时(二合一)(2 / 2)
鉴于天降大雪,大军必须做好各方面的应对。行前针对必然遭遇的寒冷天气,东府军是有预案的。但预案只是基本的建议和行动的指南,必须要根据自身兵马的情况进行调整运用。
昨晚的大雪,给大军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为应对大雪带来的影响,必须要召集众人发布命令,对大雪天气和接下来的严寒天气的影响做好应对。
兵马需要做好防寒防冻的准备,以及安全上的准备。加厚帐篷,冬衣和睡袋虽然可以保证温暖,但此刻的天气需要进行炭火的发放和取暖。但还是要对兵士的行为作出一些安全上的规范。
帐篷里点燃炭火的时候既要注意防止火灾引燃衣物和帐篷。那些都是易燃之物,大风天气需要严防火灾的发生。
而且,石炭燃烧之后会在密闭空间生成毒气,故而必须要打开帐篷顶部的预留的三个出气孔,以保证空气的流通和毒气的排出。否则一夜过来,恐怕全军兵马都成了硬邦邦的尸体了。
这一点李徽曾亲自做了动物演示。让几条狗在帐篷里呆着,点上火盆,给它们吃的饱饱的。那几条狗在帐篷里睡得香甜,但最终成了硬邦邦的几条。李徽特地跟所有将领解释了半天什么叫做煤气中毒,以及短时间中毒的施救方法。就是怕石炭普及军中之后使用不当带来严重的后果。
后勤补给遭遇极大的困难。故而在生活物资上要做出规定。水倒是不缺,最怕的便是军中断粮。大军携带的粮草只够支撑数日,这之后,后续物资无法运抵的话,便只能动用压缩军粮和豆饼饲料了。压缩干粮固然可支撑十余日,但同样不能浪费,需要定量配给。战马牲口的压缩豆饼草料也需要定量配给。
这些虽然都是琐事,但对于出征的东府军而言,这些都需要全部考虑周全,并且执行到位。细节决定成败,这句李徽挂在嘴边上的话也让李荣在过去的战斗中受益匪浅。
当然,此次会议不仅仅是这样的议题。一个最重要的议题是关于攻城作战的方式的改变的议定。
由于之前的战斗消耗了随军的炮弹中的大部分。遭遇这样的大雪天气,便基本上无法快速运抵补充了。原本的补给计划是,在大军抵达滑台城下的次日,后勤运输舟船将会将炮弹运抵大军,以弥补之前的消耗。
但昨夜这场大雪,显然炮弹这样的笨重物资很难及时运抵了。这种情形下,之前肆无忌惮的炮轰城池的作战手段将无法进行。现有的开花弹和实心炮弹尚有千枚,但这已经无法保证长时间的无差别的轰炸。
而滑台城的城池规模和城防规模也非之前的小县城可比。若以炮轰城池的作战手段,恐怕也难以奏效。别的不说,重炮的射程便无法覆盖全城。而城墙城楼以及城头上的工事设施也明显坚固了许多。
在这种情形下,攻城手段需要采用另外一套办法,否则恐难奏效。
当然,对于东府军而言,作战手段永远不会只有一种。可以大开大合的炮轰城池,雷霆攻克。自然也有按部就班的进攻手段。
经过李荣和众将的一番商议,作战的方案很快敲定。具体作战手段便是,以现有的重炮炮弹对滑台南城的城头工事和设施进行摧毁和压制。之后,以冲锋车建立城下进攻工事,以四百名狙击火铳兵配合冲锋车推进到城下一百五十步的射程之内,外加射程达一百三十步的神臂弩对城头守军进行火力压制。这之后,兵马可进行常规搭建护城河浮桥,对城门伺机爆破,以及常规的攻城作战。
麻烦的地方在于,攻城云霄车倒是组装完毕,但是在雪地上根本无法前进,根本无法抵达城下。所以大举攻城之时,要么能将城门爆破开,大军冲进城内。要么便只能用常规攻城手段,以云梯攻城。那样的话,伤亡必然是不小的,毕竟对方守城兵力数量不少,组织得当的话恐怕要费一番周折。
故而,攻城计划虽然制定了,李荣心里却不太得劲。李荣当然不是怕有伤亡,打仗必然死人,何况是攻城作战。李荣只是不希望在和燕国作战中消耗兵力,毕竟东府军真正的对手是拓跋珪的魏军。
但此刻也顾不得许多了。李徽的大军此刻应该已经抵达琅琊郡,不日便要向邺城进军。自已需要尽快解决燕国的事情,渡河北上,与之协同进攻。
一夜过去。如慕容镇所料,雪后才是最为寒冷的时候。一夜寒风呼啸,清晨屋檐上的冰锥挂的很长,地面上冰雪没有消融半点,表面一层却已经冻成了硬壳。这是天气极寒的表现。
就在这样的极寒之中,李荣率领的东府军开始了攻城行动。
清晨时分,大批工兵出动,开始在距离城池数百步的距离搭建炮台工事。由于此番作战重炮需摧毁城头工事压制城头,且滑台城墙较高。为了确保重炮的命中,搭建丈许高的炮台可以有效的减小射击角度,避免炮弹被城墙城垛遮挡。增加火炮的直射命中效率。
冰雪下的泥土冻的硬邦邦的,兵士们奋力挖掘,甚至动用了炸药包炸松泥土,将之装入泥包垒砌起来。数千人花费了一上午的时间,建造了丈许高的炮台。随后,所有的重炮被拉上炮台安置完毕。
寒风之中,兵士们身上冒着热汗,手上却冻得麻木。全部完毕后,数十名士兵受风寒侵袭倒下。更多的兵士手冻的通红皴裂。搬运重炮的时候,一些兵士没有将麻布手套戴上,嫌弃干活不利索。但他们的手只要碰到冰冷的炮身,片刻便会冻结。一扯便是一道血呼呼的伤口。可见天气之严寒,气候之恶劣。
终于,在所有的火炮在午后未时安装完毕。随后分别进行了试炮的环节。
但听大炮轰鸣之声次第响起,战场之上,震起的烟尘和雪雾随风扬起,像是又下了一场暴风雪。试炮的炮弹用的是装满了传单的炮弹。数十发炮弹轰入城中,大量的传单飘飘洒洒如大雪一般飘落。
传单的内容自然是给大燕上下的最后通牒,要他们在半个时辰之内给出答复,是献城投降,还是执迷不悟。若是执迷不悟的话,那将丧失最后的宽大活命的机会。
对方没有任何的回应,这也在李荣的意料之中。慕容超等人显然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想着凭借城池抵抗的。否则他们早就派使者和徐州接洽了。但战前散发传单劝降已经是东府军的惯例之一,倒也并不指望着起到作用。
重炮调整了弹道射击诸元之后,对着城头城楼的轰炸开始了。在短短一个时辰时间里,东府军重炮向城头倾泻了八百多枚炮弹。将城墙上的工事箭塔炸了七七八八。不过新建的滑台城楼颇为坚固,挨了数十炮实心弹之后并没有倒塌。最后补了两发开花弹之后,倒是起了火,烧的浓烟滚滚。
对方在炮响的那一刻便做出了应对。大部分兵马下城躲在城墙内侧的棚户里。城头留了少量兵士躲在垛口和工事墙之后,观察东府军的情形。以防东府军发起进攻。
饶是如此,凶狠的轰炸还是造成了守城方的大量伤亡。开花弹在城墙上爆裂,炸得土石纷飞,工事后的守军血肉横飞。实心弹轰击在城垛上,大块的砖石坠落城下,砸毁了多处藏兵的棚户,砸死砸伤了许多守军兵马。
未时过半,在炮火的压制之下。四十辆冲锋车开始前进。他们紧邻在一起,利用巨大的铁皮挡板作为工事往前推进,一直推进到城下一百五十步的距离内。之后,将冲锋车两侧的铁腿插入雪地里固定,形成一道城下工事。四百名火铳狙击手下车就位。有着冲锋车前方巨大的弧形铁皮挡板工事的遮挡,他们将承担对城头敌军进行狙杀压制,以掩护攻城兵马的任务。
另外,一千五百名神臂弩射手,举着大盾抵近一百步开外区域。铁皮盾牌下方尖刺刺入泥土之中,盾牌内侧支架打开,形成斜角支撑,组成五排盾牌工事。神臂弩射手们便将以盾牌阵作为掩体,配合狙击火铳对城头进行压制射杀。
这期间,爆破小组对着城门进行了一次爆破。爆破进行的很成功,城门和吊桥都被摧毁。但城门洞已经被填埋了大量的沙包土石和拒马,一时之间是无法清理,彻底堵死。
这其实也在李荣的意料之中。对方显然学会了吃一堑长一智。
当东府军工兵冲到城下搭建进攻浮桥的时候,重炮的轰炸也同时停止。于此同时,观察到这个情形的守军发出了信号,城下无数的守军蜂拥而上,冲上城墙。
随着城头箭支如雨而下,攻城战进入了最残酷的阶段。